tilte_g02歷屆新台灣史研習營:

[簡章] [課程表] [課程大綱] [新台灣史研習營記事] 

第 21 屆 新台灣史研習營

國境之南•領航台灣—屏東歷史文化研習營

~緣起~

  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自1991年成立來,舉凡史料的蒐集、書籍的出版、活動的舉辦、專案的推動等等,旨在使台灣歷史能真正的回歸土地與人民,茁壯發展。而巡迴全國各縣市、結合地方文史社團研習各地民俗、人文與史蹟,建構以台灣為主體的新史觀,並為以台灣為思考中心的歷史教育紮根則是我們為歷史文化播種、紮根的新嘗試,「新台灣史研習營」便是在這樣理念下於2000年誕生了。
     屏東位於國境之南,「好山、好水」常被用來描述屏東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大武山是中央山脈的最南端峰脈,以南北走向綿延整個屏東縣境,是各族群心目中的聖山。東港溪流穿屏東大片美麗土地,即是物產豐饒的屏東平原,高屏溪豐沛的水源成就農產與水產養殖業的興盛,因此,觀光與農漁產業成為南國最重要的經濟命脈。
  屏東縣境內族群多元,原住民族、漢人、及新住民,而且各族群分布集中,漢族有河洛人、客家人、潮州人,原住民族主要為魯凱及排灣,多生活在三地門鄉、瑪家鄉等八個鄉鎮,客家族群則分布在六堆地區,因此呈現多元族群共存共榮的生活風貌。而漢人遷移到屏東之前,屏東平原則是平埔族西拉雅族的分支馬卡道族的生活天地。
  台灣是海洋國家,台灣人是海洋子民,漁業從古到今都是我們生存的重要產業,而今日屏東的水產養殖業可說獨步全國。因此,來到恆春半島,我們將從聆聽台灣的珍貴失落聲音—恆春半島海洋工作歌曲開始,接著透過演講及鏡頭,讓我們一窺台灣漁民如何面對挑戰,展現不凡的智慧與創新,開創我國漁業發展淵遠流長的歷史。
     南國之境,不論族群,不論先來後到,都在台灣開發的歷史長河裡擁有動人的故事,然而不同族群間的衝突,卻也為歷史留下感傷的遺憾。「牡丹社事件」&「南蕃事件」、客家六堆抗日的故事、跨越三個時代的里港藍家的政治經濟經營、解決屏東旱季農作物缺水兼具生態
  工法永續環保的伏流水灌溉工程、沿山公路馬卡道族人的尋根歷史、象徵台灣人歷史命運的縮影的地方人物生命史的書寫….這些屬於國境之南的台灣故事,讓我們聽著恆春小調,吹著南國熏風,細細聆聽。

~活動宗旨~

  1. 藉由講習與實地踏查方式,了解新屏東地區古往今來的歷史變遷。
  2. 藉由區域特色與歷史特質的研探,別開台灣歷史的生面與文化的蹊徑。
  3. 建構台灣認同為主體的新史觀,為以台灣為思考中心的歷史教育紮根。
  4. 透過實際的土地接觸與課程陶冶,輔助學校鄉土教育課程之實施。

~師資簡介~

 吳榮順/台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系教授
 蔡昇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博士
 葉神保/長榮大學助理教授
 莊景雅/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博士
 張重金/屏東大學文化創意學系助理教授
 丁澈士/屏東科技大學工學院院長
 吳錦發/屏東縣文化處處長
 林剪雲/屏東在地作家
 蕭景文/財團法人蕭珍記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
 戴寶村/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