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_07_07 《美麗島事件30週年研究論文集》

 

張炎憲 陳朝海 編
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出版
2010年12月10日 出版
訂價:500元


 

簡介 │ 目次 │ 陳菊序 │ 張炎憲序

美麗島事件的歷史意義與未竟之業

  美麗島事件發生在1979年。30年來,它影響台灣至深且鉅,成為改變台灣發展的動力。因此今日再探討美麗島事件,仍是有其必要。
  美麗島事件為何會發生?這與當時的國內外情勢有關。自從1971年10月,蔣介石集團被趕出聯合國之後,蔣介石和國民黨政府所宣稱的中華民國代表中國 的說法被刺破,在國內已無法以此神話蒙騙台灣人民。因此蔣經國於1972年出任行政院院長之後,一方面拉攏台籍菁英,提拔為行政院閣員,一方面則更加壓制 台灣本土文化,強調台灣與中國五百年前是一家,血濃於水的大中國感情。但台灣知識菁英看到國際局勢逆轉,擔憂台灣前途,乃逐漸集結力量,展開對國民黨政府 的批判,要求民主、自由與人權。1975年《台灣政論》的發行就是黨外台灣菁英的首次吶喊。緊接著1977年的選舉,因國民黨賄選而爆發中壢事件,使得黨 外勢力大為增進。這些變數已開啟黨外菁英想突破現狀,與國民黨展開對抗的局面。
  1978年底,舉行立法委員和國大代表的選舉,黨外人士組織助選團,串聯全台,聲勢驚人。但在最後衝刺的緊要關頭,12月15日美國宣佈將於1979年1月1日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此舉逼得蔣經國宣佈中止選舉,以因應台美中的變局。
  1970年代是冷戰結構逐漸瓦解,新的合縱連橫的時代。美國因陷入越南戰爭泥淖中,急思解套,乃與中國接近,藉拉攏中國,抵制蘇聯勢力的擴張,結束越 南戰爭。1975年越戰終於獲得和平解決,美軍撤出越南,但緊接而來的卻是南越被北越擊潰而南北越統一。越共趁勢力壯大,在蘇聯支持下,於1978年底入 侵柬埔寨,打垮赤柬。中國不願見到越共勢力的擴大,乃於1979年2月出兵進入越南北部,原本要教訓越南,反被越南擊退。在中亞方面,蘇聯則於1979年 12月蘇聯又進軍阿富汗,將勢力伸入東亞,致使中國與美國倍感受到威脅,美蘇之間戰略武器限制談判乃因誠意不足而觸礁。在昔日伙伴反目成仇,昔日對立者反 而合作的國際背景下,美國與中國因互相需要而建交。
  國民黨政府的最大支撐者是美國,但美國終於在1979年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這對國民黨造成極大打擊,國民黨為了鞏固政權,右派人士主張採取壓制手 段,反擊黨外勢力。黨外陣營為了延續民主香火,在1979年展開各種活動,試圖突破國民黨的封鎖,走出生存的空間。這兩股力量經過一連串衝撞之後,終於爆 發美麗島事件。國民黨欲藉此一網打盡黨外人士,摧毀黨外力量,以安定國民黨政權。
  從大時代背景來理解,才能掌握美麗島事件發生的因素。1979年雙方的衝突是近因,12月10日的人權日遊行是引爆點,13日的大逮捕是國民黨的整肅 行動,1980年2月28日林宅血案是統治當局的恐嚇警告,軍事大審則是國民黨被迫之下的民主假象。這些前因後果環環相扣,編織成為美麗島事件的經過。
  美麗島事件是1947年二二八事件之後最重大的事件,影響台灣既深且遠,留下許多轉變的契機。
  1、突破戒嚴禁令。1979年1月黨外人士為伸援余登發,相聚高雄橋仔頭,舉行遊行示威,首次突破戒嚴禁令。這小小的一步卻是推動歷史變革的一大步,從此民主自由風氣大開,已成擋不住的潮流。
  2、成立沒有政黨之名的政團。組黨是國民黨政府的大忌。1960年雷震計劃與台籍菁英共同組織中國民主黨,在組黨前夕,國民黨政府立即逮捕雷震,宣判 10年有期徒刑,阻擋新政黨成立。1979年8月黨外菁英發行《美麗島》雜誌,並在各地設立分社,以此做為各地黨外人士聚會之所,串連全台,成為一個沒有 政黨之名,卻有政黨之實的政團。此舉刺到國民黨的痛處,國民黨政府不能容忍這批異議者日益壯大,乃下手逮捕,杜絕後患。美麗島政團雖一時被消滅,但繼之而 起的另一波組黨運動,終於在1986年9月28日落實,成立民主進步黨。
  3、從美麗島污名化到台灣意識的覺醒。在戒嚴年代,國民黨政府壓制台灣歷史文化,排斥台灣意識,禁止台灣人組黨。從1975年《台灣政論》出現之後, 國民黨就一直污名化黨外民主運動,中壢事件之後至美麗島事件前夕更加惡劣指控,大逮捕之後更以暴動份子、叛亂份子形容美麗島人士。但在國際人權組織救援與 美國國會議員聲援下,國民黨政府不得不公開軍事大審,讓媒體採訪。黨外菁英在法庭上義正詞嚴的陳述,以及媒體的報導,反而成為最好的民主教材,讓台灣民眾 了解到黨外人士的主張以及對台灣前途的焦慮。台灣人看到這群台灣菁英的苦難,反而激起共鳴而覺醒。台灣意識因之茁壯發展。
  4、林宅血案再次激發台灣人苦難的記憶。1980年2月28日林義雄母親與雙胞胎女兒遭人殺害,大女兒傷重獲救,但血案至今未破,兇手仍逍遙法外。 1947年的二二八大屠殺是台灣人心中的最痛,33年後又選在同一天行凶,殺害者希望藉此恐嚇台灣人,達到殺雞儆猴,教訓台灣人的目的。但台灣人不只沒被 嚇倒,反而勾起歷史傷痛的回憶,將1947年的二二八與1980年的二二八連在一起,加深反抗國民黨政府的決心。
  5、長老教會牧師被捕與宗教信仰力量。美麗島大逮捕後,施明德是唯一漏網之魚,向高俊明牧師求救,高牧師託林文珍長老負責藏匿,因此藏匿和協助施明德 逃亡的人都被國民黨政府逮捕判罪入獄。高牧師等人敢冒生命危險挺身相助,表現出耶穌基督關愛世人的精神,獲得許多台灣民眾的共鳴。之後長老教會牧師更負起 安慰代禱美麗島事件受難者家屬的工作。長老教會人士的受難,反而更彰顯1970年代長老教會三次國是聲明的精神,發揮宗教信仰的力量。
  6、從民主自由的追求深化為台灣歷史文化的探尋。從《台灣政論》到《美麗島》雜誌,黨外人士以追求民主、自由與人權做為主要訴求。美麗島事件之 後,1980年代黨外再出發,雖然持續追求民主、自由、與人權,卻提升為台灣歷史文化的探尋。這股力量終而衝破國民黨政府的封鎖與禁忌,壯大台灣意識,
開啟台灣文化的發展契機,使得台灣主體性的觀點逐漸落實。
  美麗島大逮捕造成黨外菁英的落難,卻翻轉台灣歷史發展的軌跡。如與二二八大屠殺之後台灣社會相比較,則兩者差異極大。二二八大屠殺之後,台灣人被嚇破 了膽,從此噤若寒蟬,不敢再奢談政治。在此恐怖氣氛下,國民黨政府得以安穩統治台灣三十年。國民黨政府憑過去的經驗,以為逮捕美麗島人士,可以再壓制台灣 人力量數十年,但台灣社會已非昔日可比,翌年民主力量再次整軍出發,復原之快速使得國民黨政府無法因應,而發生統治鬆動、戒嚴體制崩解的現象。所以美麗島 事件是歷史發展的轉捩點,是蔣家獨裁與黨國體制崩解的開始,也是台灣邁向民主自由,建立國家新體制的開端。
  美麗島事件影響台灣,留下許多遺產,但至今仍有未竟之業,尚待今後努力。
  1、轉型正義未徹底落實,對過去的歷史仍然無法真正面對,加以清算。2001年美麗島事件相關檔案雖然公開,學者專家可以利用此資料做研究。但若探討 美麗島事件的時代因素,必然會牽涉到當時的黨國體制與蔣家獨裁的問題,而碰觸到國民黨的敏感神經。國民黨至今仍是台灣的執政黨,左右台灣的政局,這使得批 判國民黨還諸歷史公道仍然困難達成。
  2、司法公正性仍然無法確立。美麗島事件的審判,是違反人權保障的判決。在國民黨獨裁統治的年代,政治力干涉司法,法官常常是看上意決定判決,而失去 法律正義。如果台灣要真正成為法治國家,過去枉法裁判的法官和檢察官應該接受轉型正義的檢驗,才能使司法不再成為統治者打擊政治異己的工具。
  3、新國家體制仍未達成。美麗島人士當時的主張是要突破國民黨黨國體制,建立民主、自由、人權的新體制。這些追求衍生為1980年代之後的文化運動、 社會運動,並且匯成建構新國家的力量。但可惜至今民主、自由、人權的理念仍未真正落實,新國家的建構也還未完成。
  4、台灣要走出自己的路,必須了解國際與台灣的互動。美麗島人士會在1979年大聲疾呼,向國民黨政權挑戰,是因國際局勢逆轉,憂心台灣前途而奮起要 求變革。國民黨政府抓人也是考慮國內外局勢,為了鞏固政權而下手逮捕。時至今日,台灣處境仍然複雜多變,國際局勢的變動常會影響台灣的走向。因此台灣人不 分世代之別,時空之異,隨時都要了解這些因素,才能掌握方向,因應變化,開創新局。
  美麗島事件雖然已是三十年前的往事,但回顧起來,仍然歷歷在前,與當今歷史發展習習相關。美麗島世代的主張有的雖然已經達成,但有的仍然尚未落實。這些事蹟就留給歷史來做驗證,但美麗島的抱負,必須記在心頭。
  台灣人要承續前人的努力,胸懷大志,洞察國內外局勢,建立台灣國家的發展藍圖,並以穩健作風逐步達成,使台灣真正成為民主、獨立的國家,才不會再受到外來統治者的壓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