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地區屠殺現場

愛與希望之歌 │ 事件導讀 │ 受難者群像二二八年表參考書目討論文章
事件的開端風雨前的寧靜 │ 血腥屠殺 │ 恐怖清鄉二二八平反運動

查緝私煙所引爆的流血衝突,立刻漫延至全台各地,整個台灣島均籠罩在一片恐怖的肅殺氣氛之中。 繪圖/圖片提供:邱若龍

查緝私煙所引爆的流血衝突,立刻漫延至全台各地,整個台灣島均籠罩在一片恐怖的肅殺氣氛之中。

繪圖/圖片提供:邱若龍

現場1:台北、淡水河域的屠殺

   清末,1887年,台灣建省,設省城於台北。日治時代,台灣總督府設於台北,台北逐漸成為台灣政治、社會、經濟、文化的中心。戰後,國府接收台灣,陳儀也以台北為政治行政中心。
  二二八事件在台北爆發之後,全台性「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也在台北成立,與陳儀折衝交涉的地點也在台北。二二八事件發展過程中,台北居首要地位。台灣領導菁英也多在台北遭到捕殺。
  1947年3月8日,國府軍隊登陸基隆後,展開大逮捕。
  3月10日,王添燈、林連宗、李瑞漢、李瑞峰。3月11日,施江南、林茂生、陳炘、徐春卿、李仁貴。 3月12日,吳鴻麒、阮朝日、吳金鍊。3月14日,王育霖。3月15日,林旭屏。 3月18日,廖進平。這些領導菁英除了吳鴻麒、林旭屏留有屍體之外,其他人都一去不返,迄今下落不明。
  除了有計劃拘捕槍殺台灣人知識分子外,在北門、台北大橋、中山北路、圓山、松山、汀州街、螢橋、士林、淡水、三重、金山、野柳、瑞芳、新店等地,處處有槍決,處處有屍體。
  台北地區死亡者眾多,有醫生、律師、法官、新聞界、教授、金融家、民意代表、學生和社會大眾。被捕拘禁、勒索金錢、搶劫財物者更是不勝枚舉。

現場2:南港橋下八屍慘案

  夜裡一陣槍聲後,1947年 3月16日,居住南港橋邊的居民發現橋下陳列了八具屍體,屍體上有槍口、棍棒打傷痕跡等等,只穿著襯衣及短褲,死狀悽慘。這八具屍體,其中三具身份不詳,五具被認領回去分別是吳鴻麒、林旭屏、鄭聰、周潚過、林定枝。
  南港橋下八屍慘案是當年在官方檔案中僅見的台灣人被屠殺之記錄,但最後也不了了之,家屬至令仍不清楚家人為何被殺。
  發現屍體的地點,就在今日南港橋下,當地居民習稱八仙橋。

台北其他各地受害情形:

3月8日

  國府軍隊第二十一師,及由福州乘海平輪來的憲兵第四團的兩個大隊,登陸基隆港。這批軍隊一登陸,即對在碼頭工作的民眾以機槍展開掃射。此外尚有一批三千名部隊也在高雄登陸,一場無法避免的血腥屠殺自此展開。當天晚上國府軍隊進入台北市,約十點以後,圓山傳來一陣槍響,接著長官公署、警備總部、警務處、供應局倉庫、警察大隊、鐵路警察署、警察訓練所、台灣銀行、法院等處,全都籠罩在一股屠殺與恐懼的不安之中。

3月9日

  陳儀於上午6點重行宣佈台北市戒嚴。10點警總參謀長柯遠芬,引導奉派來台調查的閩台監察使楊亮功,到圓山陸軍倉庫前面廣場,指著遍倒在廣場上的數百個屍體說:「這些是昨晚進攻倉庫,被國軍擊斃的奸匪暴徒。」然則,該處附近並無戰鬥跡象,死者都是十八、九歲的青年學生,原來那些青年學生,都是陳儀所承諾了的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所決議,派來維持治安與交通的青年學生,據說是槍殺之後放置此地。

3月10日

  陳儀下令解散「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及一切「非法團體」。並在援軍抵達之後,宣佈全台戒嚴,且於這日開始逮捕台灣菁英。蔣介石則在南京表示台灣的動亂乃是出於共產黨的煽動。此說成為日後官方的標準說法。

3月13日

  陳儀呈報蔣介石的辦理人犯姓名調查表共有王添灯、徐征、李仁貴、徐春卿、林茂生、宋斐如、艾璐生、阮朝日、吳金鍊、廖進平、黃朝生、林連宗、王名朝、施江南、李瑞漢、李瑞峰、張光祖、堀內金城、植崎寅三郎等二十名。

3月17日

  國防部長白崇禧來台宣撫,同時展開收繳民間武器與逮捕地方有力人士的行動,直到5月15日魏道明抵台擔任台灣省主席,局勢才漸漸恢復平靜,但捕人、殺人的行動並未停止。民眾離開居住地時必須申請「出境證明」才能通過把守路口的軍警盤查。台灣人在這種恐怖氣氛中,為了保命,只得簽下自新書。

3月19日

  國府軍隊開始進行「清鄉」,工作重心為收繳武器和「肅清叛亂份子」。

4月18日

  陳儀又發布「二二八事變首謀叛亂在逃主犯名冊」,共計有蔣渭川、謝雪妅、張晴川、黃朝生、王添灯、白成枝、呂伯雄、李仁貴、鄧進益、廖進平、陳屋、郭國基、潘渠源、林日高、林樑材、王萬得、潘欽信、蘇新、徐春卿、王名貴、陳旺成、林連宗、駱水源、陳篡地、陳瑞安、張忠誠、張武曲、顏欽賢、廖文毅、廖文奎等三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