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03_title_g03

[簡章] [課程表] [課程大綱] [夏季學校記事] 

 歷屆夏季學校:

21回 夏季學校

夏日時光探海洋—台灣海洋文化研習營

~緣起~

一、台灣文化協會與夏季學校

   1921年台灣仍在日本殖民政府統治下,台灣知識菁英在內外環境刺激下,為圖謀台灣文化啟蒙與發展,於該年10月17日在台北市靜修女中正式成立「台灣文化協會」。台灣文化協會的成立,是台灣人意識覺醒和文化重建的開始,而其所推動的各項活動,如:成立文化書局、讀報社,舉辦夏季學校、巡迴演講、文化劇公演、美台團電影放映、音樂會欣賞等,並鼓勵體育活動、注重衛生等,都帶給台灣至深且巨的影響。
  「夏季學校」為文化協會代表性活動之一,其原旨在對抗日本殖民政府之歧視、愚民的教育政策與制度,藉以普及大眾智識,啟發民族思想。自1924年至1926年止共舉辦過三回,均利用暑假期間,在霧峰林家花園(萊園,今明台高中校址)開辦,雖然在文協時代只舉辦三回,後因文協分裂而停辦,但透過「夏季學校」,召喚海外台灣留學生返台和菁英份子傳導新知、促進台灣文明開化與台灣人意識的覺醒,扮演關鍵重要的角色。
  為承繼「台灣文化協會」前輩們的理念和精神,本會乃於2001年舉辦「新世紀文化運動」系列活動,續辦「夏季學校」第4回,著重於台灣文化議題的研習,每年設定不同的研習主題與內容,至今已舉辦至第21回,一直來受到社會各界熱烈的迴響與肯定。希望藉由台灣文化的探研,期使國人更瞭解台灣的歷史與文化,熱愛與認同台灣,進而形塑建構一個以台灣為主體的文化。

二、緣起:婆娑之洋,美麗之島

  台灣,十六世紀曾被葡萄牙人驚嘆『Ilha formosa!』福爾摩沙,美麗之島!由於位處世界最大海洋與最大陸塊之間,台灣特殊的地理位置,比起大陸沿海地區,有更多機會吸收不同文化,但也成為列強覬覦的對象。台灣自十七世紀始,其命運就透過海洋與世界相聯繫:1624至1662年的荷蘭統治,1626至1642西班牙統治,以及1895至1945的日本統治,這些外來文化或多或少都對台灣文化產生影響。所以,台灣文化,可以說是以融合中國文化、原住民文化、荷西文化、日本文化乃至近代的美國文化所呈現的多元性的海洋文化。
  所謂「海洋文化」泛指與海洋這個地表空間有關的所有文化現象與內涵,它至少包含了與海洋有關的日常生活、產業經貿、科技發明、人口遷移、社群組織、治理系統、文教活動、與價值信念等各個層面的人文活動,及其源流、演變、發展乃至於相互關聯的脈絡與樣態。海洋文化作為一種認知和詮釋人文活動的系統時,它包含了人對海洋的意識、人與海洋互動的空間連結、跨海移動的人文特性等。
  台灣的地理位置不僅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也深具經濟價值。西荷領台時期,即以台灣為輸出、補給的轉運站。1895年日本人以新興海洋帝國治台,向外擴張精神影響了台灣人民。從歷史脈絡來看,台灣住民可說是經歷海洋洗禮的子民,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台灣人民累積了深厚的海洋文化成分。近年台灣積極發展海洋產業,使台灣遊艇輸出名列世界前茅,遠洋漁業遍及全球,拆船業一度成為世界之冠,而台灣的國際貿易,是創造台灣經濟奇蹟的主要因素。因此,儘管解嚴時期許多海岸因安全問題而封鎖,而且政界、知識界也未關注海洋文化,但台灣實際上已憑藉著海洋而活躍在世界的經濟舞台上。
  近來國民海洋意識抬頭,民間常有自發淨灘、維護海洋的活動,呼籲在人民前進同時,政府也應加緊腳步,盡速成立專責海洋事物的部門。順應民意對海洋文化與事務的呼求,去年新政府加速通過立法並宣示今年四月將在高雄成立海洋委員會,期望藉由海洋委員會發揮統合相關單位協調的功能與角色,充分展現統籌效能、綜合海洋政策、深耕海洋人才培育,逐步達成維護國家海洋權益、提升海洋科教、發展海洋產業、培養涉外海洋人才及深化海洋意識等政策目標。

三、Our Ocean, Go Action!夏日時光探海洋

  有鑒於此,今年夏季學校的主題即以「台灣海洋文化」為主題,透過研習的方式,邀請對海洋相關事務有研究或實務經驗的專家及工作者,帶我們深入淺出的認識自己土地與海洋的歷史與文化,加強海洋文化的集體記憶與海洋永續發展的探討,建立以台灣為主體的歷史觀與文化觀,期使台灣成為一正常海洋國家方向發展。循著台灣歷史的軌跡,我們首先邀請對台灣早期開拓史尤其十七世紀荷西領台和明鄭時代卓有專研的中研院台史所的翁佳音老師,主講『海洋台灣~早期歷史、篳路藍縷』,初探台灣海洋篳路藍縷的移民拓荒史,先從台灣早期移民的歷史背景和世界航海時代的關聯,有初步的介紹和簡明的輪廓。對海洋歷史非常關心且有研究的戴寶村老師『再探台灣海洋歷史文化』,近代海洋的歷史,海洋對台灣而言有密不可分、息息相關的依存關係和生活命脈。中研院台史所研究員副研究員曾品滄老師將要帶我們『嚐鱻』!瞭解海洋子民的『飲食生活與文化』,瞭解海洋飲食的豐富與多元,供應海洋子民生活一切所需的能量與活力!漁類文化專家莊健隆老師主講『鱻故事、漁文化』,從一些親身經歷的小故事談起,讓我們從聚焦在瞭解魚群及其海洋環境的生態網絡,如何發展成具有台灣特色的漁業文化。
   
甫榮獲吳三連文學獎殊榮的原住民作家夏曼‧藍波安,主講『冷海情深:我的大海浮夢與海洋書寫』,以達悟族獨有的世界觀與神話,傾聽海洋的聲音,捍衛內心的信念,回視殖民統治下的馴化歷程,反思自身多元文化碰撞的傷痕與記憶。專研台灣家族史和台灣人海外活動的中研院台史所所長許雪姬老師,主講『霧峰林家的海洋經驗:從《環球遊記》談起』,台灣議會之父林獻堂的《環球遊記》是台灣第一部公開發行的歐美遊記,也是最早一份台灣人看世界的翔實紀錄,雖然描繪的是海外歐美的民俗風情,但也訴說著台灣在殖民統治下所遭遇到的種種困境,讓《環球遊記》不僅僅是遊記,更像是林獻堂先生赴西方取經的精華手扎,娓娓道來以台灣觀點出發的海洋經驗。長期關注台灣自然環境的柯金源導演,分享其執導的紀錄片《海》,以最質樸、純粹的紀錄影像與舖陳,簡單而直接的凝視,呈現海洋的生命樣貌。海洋大學水產養殖學系郭金泉老師主講『台灣魚的故事』,細數台灣魚各品種和特色,加強我們對海洋資源的認識與海洋生態保育的重要性。
  
除了精彩的室內講課外,我們來到民主運動的前輩林獻堂先生的發源地霧峰林家花園,欣賞林家建築與人文之美,實在不能入寶山而空手歸!第三天戶外文化巡禮將配合主題,安排一趟「台灣海洋文化巡禮」,這次我們主要走訪台中海線人文采風,我們沿路將參觀清領時早期移民的聚落如龍井福順宮(水裡港文物館)、大肚追分車站、磺溪書院等,還有沿海風光麗水漁港、遠眺台中火力發電廠。此外,我們也將造訪清水公學校日式宿舍群,感受日式建築之美!最後造訪牛罵頭史前遺址,「牛罵頭遺址」不僅為臺灣中部地區新石器時代中期文化的代表,這部分巡禮彌補我們在安排台灣史前文化課程的缺漏。

~活動目的~

  1. 以「台灣海洋文化」為主軸,認識自己的歷史文化,尤其土地與海洋之間的依存關係,面對外部國際情勢的變化,以及內部身處環境的破壞和全球溫室效應的影響,台灣身為一個海洋國家,以及身為海洋子民的我們都必須省思和重視海洋文化的問題與發展。
  2. 邀請對海洋相關事務有研究或實務經驗的專家及工作者,透過研習的方式,帶我們深入淺出的認識自己土地與海洋的歷史與文化,加強海洋生態保育與海洋永續發展的探討,建立以台灣為主體的歷史觀與文化觀,期使台灣成為一正常海洋國家方向發展。

~活動特色~

  1. 重返台灣文化協會重鎮、夏季學校的發祥地—林獻堂的故居,霧峰林家花園(現今明台高中),在全台唯一古蹟花園上課,尤能感受歷史與文化氛圍。
  2. 除了邀請歷史與文化領域之專家學者進行專題演講外,配合這次「台灣海洋文化」主題,安排一趟「海洋文化巡禮」,拜訪與海洋相關的景點和先民移民發展的古蹟,讓學員不但在書上讀到歷史,並在實際生活中體驗歷史、親近海洋並土地。
  3. 課程方式務求活潑化,為強化學員之間的互動,安排座談會及小組討論,期使大家針對相關問題進行討論、分享心得,提升學員的興趣和參與意願。
  4. 鼓勵中小學老師參加,面對台灣海洋資源的侷限和因應各種環境污染的衝擊,加強海洋環境保育的意識和永續環境的發展,讓下一代子孫永享並有分於這片淨土。

~師資簡介~

 吳文慧 :北一女音樂老師、淡江高中聲樂講師
 翁佳音: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戴寶村: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兼任教授,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秘書長
 曾品滄: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兼副所長
 莊健隆:漁業文化作家/海洋大學兼任副教授
 夏曼‧藍波安:專職作家/第40屆吳三連獎文學獎得獎人
 許雪姬: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
 柯金源:知名導演/公共電視紀錄片製作人
 陳仕賢:鹿水草堂創辦人

 吳長錕:建興創藝負責人
 張文昌:拍瀑拉文化基地執行長
 郭金泉:海洋大學生命科學院水產養殖學系教授
 林芳媖:明台高中董事長
 林垂益:明台高中校長

~主辦單位~

 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協辦單位~

 明台高中、朝陽科技大學、台灣歷史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