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章] [課程表] [課程大綱] [夏季學校記事] 

 歷屆夏季學校:

25回 夏季學校

殖民之治.自覺之光–治警事件百年回顧

研習日期:2023年7月16~18日(星期日~二,三天二夜)

~緣起~

一、台灣文化協會與夏季學校

   1921年台灣仍在日本殖民政府統治下,台灣知識菁英在內外環境刺激下,為圖謀台灣文化啟蒙與發展,於該年10月17日在台北市靜修女中正式成立「台灣文化協會」。台灣文化協會的成立,是台灣人意識覺醒和文化重建的開始,而其所推動的各項活動,如:成立文化書局、讀報社,舉辦夏季學校、巡迴演講、文化劇公演、美台團電影放映、音樂會欣賞等,並鼓勵體育活動、注重衛生等,都帶給台灣至深且巨的影響。
  「夏季學校」為文化協會代表性活動之一,其原旨在對抗日本殖民政府之歧視、愚民的教育政策與制度,藉以普及大眾智識,啟發民族思想。自1924年至1926年止共舉辦過三回,均利用暑假期間,在霧峰林家花園(萊園,今明台高中校址)開辦,雖然在文協時代只舉辦三回,後因文協分裂而停辦,但透過「夏季學校」,召喚海外台灣留學生返台和菁英份子傳導新知、促進台灣文明開化與台灣人意識的覺醒,扮演關鍵重要的角色。
  為承繼「台灣文化協會」前輩們的理念和精神,本會乃於2001年舉辦「新世紀文化運動」系列活動,續辦「夏季學校」第4回,著重於台灣文化議題的研習,每年設定不同的研習主題與內容,至今已舉辦至第21回,一直來受到社會各界熱烈的迴響與肯定。希望藉由台灣文化的探研,期使國人更瞭解台灣的歷史與文化,熱愛與認同台灣,進而形塑建構一個以台灣為主體的文化。

二、活動緣起   

    1920年代,臺灣留日學生與林獻堂、蔡惠如等士紳,為追求臺灣人民族政治地位,於1921 年起開啟長達14 年共15 次的「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日本帝國議會以「不採擇」(不受理)回應了首次請願,雖然失敗,但也引起臺灣民眾的熱烈反應,使得臺灣總督府對於議會請願相當側目。期間蔣渭水、石煥長等人決定成立「臺灣議會期成同盟會」,乃於1923 年1 月30 日正式提出申請,卻在2 月2 日遭到禁止。於是蔡培火、蔣渭水、陳逢源等人利用至東京進行第三次請願之際,向牛込早稻田警察署提出申請成立「臺灣議會期成同盟會」獲准。此舉更使臺灣總督府大為光火,認為殖民地的台灣人竟越過臺灣總督府到東京組織政治團體,無異是在挑戰臺灣總督府的威信,終於導致1923 年末爆發「治警事件」。在民族自決的世界思潮影響下,「治警事件」也成為凝聚台灣民族意識的重要歷史事件。

  今年正值治警事件100週年,此一事件不僅催化了台灣的社會運動,也喚起公民的主體權利意識,「治警事件」發生至今 (2023 年)屆滿百年,為紀念這段日治時期臺灣政治運動史上的重要歷史事件,本回夏季學校以「殖民之治.自覺之光:治警事件百年回顧」為主題,規畫公民覺醒、日治時期的司法、通訊、警察、監獄文學、治警事件人物群像、治警事件的行跡走讀等相關研習課程,在豐富多元的研討內容外,更安排「大正12年」讀劇表演,期能透過多元的呈現方式,以古鑑今,探討治警事件的歷史意義及對後世的影響。

  此外,本次活動亦與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合作舉辦「夏季學校校外教學」活動。治警事件發生之初臺灣總督府為打擊林獻堂、蔣渭水等人所推行的議會請願運動進行全島大逮捕,擔任林獻堂秘書的葉榮鐘為將此消息傳出海外求援,一路由臺中前往北部。本回【治警事件行跡走讀】以葉榮鐘奔走通知大逮捕的路線為主軸,將走讀路線由中部延伸至北部。中部由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規畫,北部則由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規畫,以「夏季學校校外教學」的形式,串聯起葉榮鐘中部及北部行跡,帶領民眾認識臺北市及基隆兩地有關「治警事件」的相關史蹟與景點,並藉由與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的合作,以古思今擴大對「治警事件」的回顧與探討,進一步認識台灣先賢為台灣這片土地所付出的努力。

~活動特色~

  1. 重返台灣文化協會重鎮、夏季學校的發祥地、林獻堂的故居—霧峰林家花園(現今明台高中),在全台唯一古蹟花園上課,住宿前省議會古蹟會館,尤能感受歷史與文化氛圍。
  2. 針對主題邀請各領域之專家學者進行專題演講,並安排「霧峰林家花園博物館園區巡禮&治警事件史跡走讀」,拜訪相關的歷史建築或遺跡,讓學員不但只是聆聽到歷史,並在實際生活中體驗到活生生的歷史。
  3. 與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合辦治警事件百年回顧之走讀活動,藉由公私立館所的合作模式,落實博物館歷史教育的傳承及推廣。
  4. 課程方式務求活潑化,為強化學員之間的互動,安排座談會及小組討論,期使大家針對相關問題進行討論、分享心得,提升學員的興趣和參與意願。
  5. 探討治警事件的歷史脈絡,以史為鑑,並解析建構以台灣認同為主體的新史觀,為以台灣為思考中心的歷史教育紮根。

~師資簡介~

 吳文慧臺北市第一女子中學兼任音樂教師/扶輪社合唱團合唱指揮
 李筱峰/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名譽教授
 曾文亮/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曾立維/台北市健康國小教師
 劉勇辰/玄奘大學影視藝術學系助理教授
 蔣理容/財團法人蔣渭水文化基金會董事(2020迄今)
 陳彥斌/台中市新文化協會執行長
 郭婷玉/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
 廖振富/國中興大學台文所兼任特聘教授
 林承俊/明台高中副校長
 林柏維/南台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戴寶村/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秘書長

~協辦單位~

 明台高中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