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_06_05


我的母親續篇:雷震回憶錄

雷震 著
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出版
2009年2月28日 出版
訂價:1000 元
   (精裝,全套不分售,1088頁)


 

簡介目次張炎憲序 雷美琳序向陽序

不被焚燬的心痕
雷震手稿《我的母親續篇》出土有感

文/向陽

一、

1978年12月,《雷震回憶錄──我的母親續篇》由香港《七十年代》雜誌社出版。出版前一個月﹝11月7日﹞,雷震在台北榮總開刀取出腦瘤;出版之 際,12月16日,美國總統卡特宣佈將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當日蔣經國總統立即發佈緊急處分令,停止正在進行的「增額中央民意代表選舉」,執政的國民黨 面臨最嚴峻的外交危機;出版三個月後﹝1979年3月7日﹞,雷震告別人世,病逝榮總。
  1989年3月,雷震逝世十週年,傅正主編的《雷震全集》由台灣的桂冠圖書公司出版,第11、12兩冊就收入《我的母親續篇》,但易題為《雷案回憶》 ﹝一﹞、﹝二﹞。這兩冊除宋英寫在《雷震全集》前面的總序之外,另附李怡、陳菊和傅正三人為該書所寫的序文,書後另附傅正的〈《雷案回憶》補注。在這之前 一年(1988年)的4月30日,發生了雷震獄中所撰400萬字回憶錄遭新店軍監焚燬事件,《雷震全集》的出版,以及其中《我的母親續篇》的重出,可說是 一個相當無奈的搶救。
  2003年9月,雷震的另一回憶錄殘稿《新黨運動黑皮書》由台灣的遠流出版公司出版。這部殘稿和《我的母親續篇》一樣,都是雷震出獄之後,重寫的 回憶錄,也是他瀕臨生命末期的著作,輾轉經手,被攜出台灣,交予黨外運動前輩郭雨新手中,最後回到家屬身邊,經我校註後出版。此書手稿交我手中時,只見第 二章、第三章、第四章與第五章,並非全豹。俟該書出版後,雷震女兒雷美琳又發現其餘殘稿,即第一章與第六章兩章,這才補全《新黨運動黑皮書》,目前該兩章 補闕殘稿仍在校註中。
  《新黨運動黑皮書》和《我的母親續篇》,乃是目前所能見到雷震出獄後所撰回憶錄的姐妹作。在寫作時間序上,《新黨運動黑皮書》完稿於1975年,《我 的母親續篇》完稿於1977年;但在出版時序,則後書先出、前書後出,且迄仍不完整。這一方面顯映了國民黨統治當局對於雷震回憶錄的高度驚懼,因而儘管到 瞭解嚴後的1988年仍將其獄中回憶錄及年譜、信函、日記、雜記等文稿合共31480頁,保守估計629萬餘字資料悉數焚燬;一方面也足以說明是雷震出獄 之後,想方設法,託人帶出台灣,尋求出版或保存的種種折磨。
《新黨運動黑皮書》出版在後,仍不完整,但手稿已齊全,目前在雷震愛女雷美琳手中;《我的母親續篇》出書在前,但手稿則一直未能出土,則屬莫大遺憾。
  所幸去(2008)年「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同仁整理「Lynn Miles檔案」,意外發現檔案中藏有雷震《我的母親續篇》手稿,這批手稿總計842頁,以「10*20」的200字稿紙書寫,字跡蒼勁,保留得相當完整 而且乾淨,在基金會董事、國史館前館長張炎憲兄的提議下,託我尋求「公益信託雷震民主人權基金」諮詢委員會的補助以及家屬的同意,如今終於可以以原稿手跡 景印本問世,不但重現了雷震出獄後振筆疾書、力圖補其回憶錄於萬一的神貌,更使得戰後台灣民主運動史的重要文獻可以最逼近真實的原貌,提供給研究者和讀者 參酌。

二、

《我的母親續篇》手稿的出土,從雷震在最後一頁( 842頁)寫下「雷震又記 一九七七、九、四」(出獄四週年)的那一天算起,迄今20餘年過去。在政治肅殺的年代,雷震以藍黑色墨水寫下的這些文稿,雖然歷經歲月與風霜,但墨瀋猶 新,蒼勁有力,龍飛鳳舞的筆跡,跨越紅色線框的泛黃稿紙之上,表現了出獄之後的雷震不向威權統治者屈服的神情;而行間仍然井然有序的字群,則又可以看出雷 震一絲不苟、為民主奮鬥的執著。這是我在逐頁拜讀雷震手稿時的強烈感覺。本書以雷震原稿景印出版,可以讓讀者如睹雷震案前疾書,為自己的民主理念、也為台 灣民主政治堅不低頭的頑強精神,這是重要的意義之一。
更值得一提的,是《我的母親續篇》,從手稿完成到景印本的出版過程,其實充滿著在民主自由社會中的人們難以想像的波折和跨越省籍、國家界線的民主人權工作者之間的相惜之情。
  根據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工作同仁提供給我的資料,在追蹤《我的母親續篇》和《新黨運動黑皮書》「流落」海外的過程中,發現這批雷震手稿可能是同時流 出,但其中仍有諸多「斷點」之處。以《我的母親續篇》為例,該批手稿,經詢問陳菊,證實是由雷震之妻向筠交給陳菊,推估約在1977年9月5日至12月 20日之間;基金會同仁整理「Lynn Miles檔案」又發現,陳菊於同年12月20日曾致信給日本人權工作者三宅清子,提及:

Lie先生的書『我的母親』原稿和給CCK的信都在我這裡,給CCK的信有很詳細他受到壓迫的情形,我託朋友交 給您,希望您妥善處理,儘可能不傷害到lie先生,因為這封長信如果公開發表的話,我們務必有麻煩,但屆時我可以否認不知有這封信,請您複製一份寄給郭先 生或者策。「我的母親」我正在複印中,原稿很厚,我分批寄給您,我相信您會處理得很好。

次年2月2日,陳菊又寫信給三宅清子,提及「Lie先生的信可以發表,『我的母親』原稿很快您可以收到,沒有託朋友帶去,因為太冒險了。」等數語(「Lynn Miles檔案」)。到此為止,雷震手稿複印本還在陳菊手中。
接著,陳菊將手稿託交艾琳達,艾琳達其後將手稿交給Lynn Miles的美國友人﹝已忘其姓名﹞送到日本Lynn Miles手中﹝電話詢問艾琳達﹞。推測這段輾轉託付的時間約自1978年2月2日至9月27日之間。
  同年10月5日,收到手稿的Lynn Miles寫信給雷震,提到有關《我的母親續篇》出版事宜,表示他為此已於9月28日到香港一週,「連日奔波,已見眉目」(「Lynn Miles檔案」)。接著就是其後李怡主持的香港《七○年代》雜誌社出版《雷震回憶錄-「我的母親」續篇》的結果。
  不過,一如前述,陳菊似乎也託人﹝一位日本人﹞將《我的母親續篇》交給了三宅清子。根據三宅清子email給基金會同仁的說明,她收到陳菊託人帶來的雷震手稿之後,轉寄給當時流亡美國的郭雨新:

郭雨新先生想在美國出版(有他的信件)我如何交給郭先生、如何處理已經不清楚、但原稿交給Lynn、他後來原稿交給Hong Kong的七○年代雜誌社、1978七○年代出版。

這裡其實出現了兩個斷點:  

  一是 陳菊→艾琳達→美國友人→Lynn Miles→李怡《七○年代》;
  一是陳菊→日本友人→三宅清子→郭雨新或Lynn Miles→李怡《七○年代》。

  這兩個斷點,顯現了雷震手稿託付過程中的主要問題,基金會同仁在查證過程中,發現兩個出入。第一,根據陳菊給三宅清子的信件,原本是打算要用郵寄的, 為何最後是託艾琳達找人帶出台灣;第二,艾琳達的說法與三宅的說法也有出入。三宅記憶所及為一日本人將手稿轉交至其手中,而艾琳達則是轉給Lynn Miles的美國友人,其間的誤差甚大。唯一可以合理解釋的是,Lynn Miles的美國友人其後又轉託一位三宅清子不認識的日本人,把手稿交至三宅清子,最後都交到Lynn Miles手中。不過,這樣又很難解釋,Lynn Miles的美國友人為何不直接將手稿交給Lynn Mies,而要大費周章轉交。
  我的推論則是,陳菊寄出的可能有原稿、有複印本,這在威權統治年代,反對者為提防資料遭截或遺失所為的必要處置。她也的確透過前述兩個管道,託付到美 國,其中一份 (即《我的母親續篇》) ,交給Lynn Miles,再交給李怡出版,原稿則留在Lynn Miles手中,最後存放「Lynn Miles檔案」中交給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保存。另一份( 則係《新黨運動黑皮書》),則交到郭雨新手中,最後並未出版,而回到雷震愛女雷美琳處,最後由遠流出版公司出版。
  當然,這些推論都屬事後的重建,有待將來更多文獻或史料的出土來見證。但是透過《雷震回憶錄》手稿如此輾轉送出,經過20多年之後始能重見天日的過程 來看,《我的母親續篇》如今能出版手跡景印本,就更讓我們得以體會這本書背後潛藏的深層意義,一個真誠追求民主、自由與人權的鬥士,終能跨過種族、國界的 隔閡,受到世人的尊敬與疼惜;儘管威權統治者可能羈押他的身體、焚燬他的回憶,但時間也終將證明,他的努力和貢獻,不會被歷史所遺忘。

三、

作為雷震與《自由中國》的研究者,我為雷震回憶錄《我的母親續篇》能在公益信託雷震民主人權基金的補助下,由收藏原稿的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以 景印本出版,感到特別興奮。我於2003年以《意識形態‧媒介與權力:《自由營中國》與五○年代台灣政治變遷之研究》取得博士學位之後,隨即應遠流出版公 司王榮文兄之邀,校註《新黨運動黑皮書》,當年整個暑假,日夜面對雷震手跡,睹其龍飛鳳舞之筆墨而感其堅定追求民主自由之心志,如今又能先睹《我的母親續 篇》遺澤,逐頁翻讀之間,宿昔典型,宛在眼前,倍覺欣幸。
  雷震與《自由中國》在戰後台灣的民主運動史和新聞史上都標誌著厚重而又深遠的貢獻,保存雷震及其史料,彰顯雷震與《自由中國》對於今日台灣政治民主與 言論、出版自由的貢獻,乃是支持我們這一代和下一代繼續追求、創建台灣政治民主與言論自由永續的重要動力。《我的母親續篇》手稿的出土,以及景印本的出 版,說明了雷震奉獻給台灣民主的心痕長在,從未被曾經羈押他、禁制他、焚燬他獄中回憶錄的威權統治者所焚燬。
感謝雷震家屬同意並支持本書景印版的出版,我期盼,與本書先後完成的《新黨運動黑皮書》將來也能獲得家屬同意,以原稿手跡景印本問世,則兩書並觀,將可益彰雷震後半生為台灣民主、自由與人權奮鬥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