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貼歷史的缺頁:陳銘城人權文集

作者:陳銘城
主編:戴寶村
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出版
2021年11月 出版
訂價:500元



簡介目次吳樹民序戴寶村序李筱峰序陳芳明序陳銘城自序

在公平與正義的背後
文/陳芳明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講座教授)  

  那樣的年代,那樣的社會,曾經在台灣島上發生過。受到恐嚇、驚嚇、威脅的善良百姓,往往都選擇遺忘,因為只有遺忘,他們才能夠逃避那殘酷的噩夢。埋在歷史底層的那些記憶,很少有人願意重新挖掘出來,而且勇敢面對它。因為被遺忘許久,所以有太多年輕世代都不知道,台灣在過去曾經發生過甚麼事件。進入一九八○年代以後,台灣社會陸陸續續出現群眾示威遊行的場面,因為島上住民再也不甘選擇遺忘,而且也不甘長期接受戒嚴體制的支配。最早是農民運動、工人運動陸續展開,之後才慢慢出現組黨運動。為了能夠使反對黨正式成立,許多示威民眾付出代價。即使在一九八七年國民黨被迫宣布解嚴,但是查禁書刊、限制言論自由仍然持續在進行。一九八九年四月,台北市發生一樁驚天動地的抗議事件,那就是鄭南榕選擇以自焚的方式,以表達對百分之百言論自由的強烈嚮往。通過鄭南榕事件,台灣社會終於享有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
 
    鄭南榕可能代表了戒嚴時代的正式終結,從此以後台灣社會再也不會出現禁書,當然也再也不會出現政治犯的事件。在我的記憶裡,一九九二年第一次跟簡明仁認識的時候,特地持贈他一本《謝雪紅評傳》。初次見面之際,我特別向他強調,他的父親簡吉是台灣農民運動的領袖,也是台灣左翼知識分子。他流露出來的神色非常訝異,簡單回我一句:「怎麼可能?」畢竟在那個階段,縱然已經解嚴,但是,有太多戰後成長的人士,對於白色恐怖時代的理解仍然非常荒涼。回顧殖民地時代的台灣,有太多知識分子的菁英都投入左派運動。國民黨在一九四五年接收台灣時,對於左派或赤色知識分子往往是嚴厲看待,稍微閱讀左派書籍就可能遭到逮捕。一九四九年,國民黨在中國內戰中失敗撤退,就把他們的挫折感完全轉嫁到台灣社會。
 
    身為讀書人如我,從小在故鄉左營長大,那裡是海軍基地,而鳳山是陸軍基地,岡山是空軍基地。這些為國民黨效勞的軍人所遭到的待遇非常嚴苛,甚至任何一舉一動都在監視的範圍。在我童年記憶裡,每次跟父親北上南下,都是在左營車站出發或歸來。有一次,在車站的出口看到一張用紅色書寫的字張貼在牆壁上,略謂:「匪諜某某某,今早槍決斃命」。高雄多雨,水珠打在紅色紙上時,就好像一道血染紅了牆壁。在幼小的心靈裡,看到那張貼的紙不免心生恐懼。所謂白色恐怖,其實是一種看不見的恫嚇。即使是奉公守法的人,似乎每天都可以感覺看不見的恐嚇時時存在,處處發生。
 
    陳銘城的這部政治犯紀錄,應該可以說是整個台灣人的餘生錄。政治犯是國民黨戒嚴時期的典型產物,他們自己在國共內戰失敗之後逃亡來台,完全無力反擊共產黨。在大權掌握的時代,他們無力與共產黨對抗,只好把台灣百姓視為假想敵。如果有機會去新店探訪景美軍法看守所,在入口處的牆壁上就羅列著數千人的名字,從死刑犯到無期徒刑都記錄在那裡。已經遭到槍決的人,再也不可能為自己所遭到的冤屈申辯。能夠留下鮮明記憶的便是他們的家人,或者是解嚴之後被釋放出來的政治犯。
 
    這本書所保留的鮮明記憶,完全是陳銘城以他個人的意志所整理出來。他去拜訪許多受難家屬,在對話之間重新建立過去的經歷。他不辭辛勞,循著死者的名單去拜訪他的家人。全書的後半部,則是記錄海外黑名單人士的遭遇。為這本書寫序時,我自己也感同身受。當年在台大歷史研究所畢業時,申請到美國華盛頓大學的歷史系。在西雅圖的校園裡,有一個藏書豐富的東亞圖書館。記得當時第一次踏入館內,羅列在我眼前的書架,竟然全部都是台灣的禁書。那是我出國之後,第一次感受到的震撼。尤其看到整排魯迅的作品,以及中國一九三○年代作家的小說與詩集,更是餘波盪漾。
 
    一九八七年解嚴之後,我仍然還是身列黑名單。直到一九九二年,李登輝總統宣布廢除黑名單的政策。所有國民黨的高官顯要,他們應該知道身為黑名單的痛苦。因為所有的國民黨員,就是共產黨的黑名單。他們每一個人,都擁有自己的故鄉,而且也嚐到思鄉的凌遲與痛苦。只因為他們握有權力,卻把那樣的痛苦轉嫁給納稅的台灣百姓。因為沒有民主選舉,因為沒有政黨輪替,他們永遠享有權力的滋味。他們也深深知道,海外留學生已經吸收了許多國民黨所不容許的知識與學問,如果讓他們回來台灣,無異是洪水猛獸。真正民主開放的社會,各種政治信仰,各種政見主張,都應該寬容看待。黃彰輝、郭榮桔、張金策、吳銘輝,這些海外流亡人士我都曾經與他們見面。
 
    閱讀這部訪談錄時,相信陳銘城也具備了無比的勇氣。他聽到多少人間的傷心事,也見證了多少生離死別的殘酷故事。在解嚴那麼久之後,也許台灣社會已經完全遺忘曾經有過白色恐怖的記憶。正因為這是一個太平盛世,我們更需要把這樣的記憶保留下來。不只是希望後來的當權者不要犯錯,而且也在嚴正提醒,我們所獲得的公平與正義,是如何經過多少人的犧牲生命來換取。今天台灣社會裡的性別、階級、族群能夠如此和諧相處,其實是經過漫長的、近乎凌遲的、黑暗的白色恐怖。抱持感謝的心,也抱持感動的情,閱讀陳銘城所採集的荒涼故事。在公平與正義已經降臨台灣的今天,我們應該保持敬謹之心,對白色時期的台灣致以深深的回眸。這部書留下來,痛苦的記憶也跟著留下來。而這樣的痛苦,正是台灣公平與正義的重要基石。

── 2021.10.8 政大台文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