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_11_01
《榮耀與寂寥》-台灣文化協會的年代》

導演:李泳泉 腳本:李筱峰
片長:52分鐘>
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出版
2002年10月出版
DVD版訂價: 300 元,(紀錄片)
VCD版訂價: 200 元,(紀錄片)


簡介目次陳郁秀序張炎憲序李泳泉序李筱峰序

  談起台灣歷史,台灣文化協會的貢獻是不容忽視的。尚在日本殖1920年代是個充滿理想和抗爭的年代。1921年,台灣知識菁英奮勇而起,組織台灣文化協會抵抗日本的統治,鼓吹台灣意識,呼籲重建台灣文化。
  台灣文化協會至各地舉辦夏季學校、通俗演講會、座談會、讀報社、創辦雜誌、成立文化書局、組織美台團巡迴全台放映電影、成立劇團赴各地公演等,藉此啟蒙台灣人,喚醒台灣人的自覺。從此,台灣展開浩瀚壯闊的政治社會運動,提出議會民主、地方自治、政黨政治、社會福祉、經濟平等等訴求,要求日本政府還給台灣人基本人權,與日本人享有同等的權利。
  台灣人歷經外來政權統治,屢遭欺壓,產生無奈與壓抑的深沈悲哀。1920年代,台灣人呼應世界潮流,提出自治、自決和獨立的主張,這三者間雖有差異,但最終目標都在追求「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台灣人當家作主是幾百年來的夢想,台灣文化協會點燃了這盞明燈,喚醒了台灣人的意志,共同追逐美麗的願景。在日本強力鎮壓下,這些理想雖然逐一破滅,但他們的奮鬥與志業,留下了無法磨滅的印記,樹立起台灣人追求理想的典範。
  2001年是台灣文化協會成立80週年,我們在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贊助之下,由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籌備處與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合作,收集散逸的文協影音、圖像,重新建構歷史的精神內涵,拍攝這支兼具史實與現代感的紀錄片。
  本紀錄片由李泳泉導演,記錄台灣文化協會誕生的時代背景、介紹台灣文化協會的主要成員、成立經過和重要活動事蹟,探討文協發展過程中,日本殖民政府對台灣政治社會運動的壓制,以及台灣文化協會對台灣社會的衝擊與影響等等。影片素材方面,則以老照片和文獻史料舖陳背景;採訪相關研究者、耆老與見證者說明親身經歷;向國家電影資料館取借1920至1930年代的老影片,藉此呈現歷史印象;也編製短劇,並赴當年文化協會活動舊址取景;配合「新世紀文化運動系列活動」,至現場拍攝活動場景,加深影片的活潑性、豐富性。在導演李泳泉主導下,生動地呈現了文化協會的風貌。
  台灣文化協會雖是八十年前的往事,感人事蹟卻永留台灣人心中。在此新世紀之初,我們追憶先人走過的足跡,重溫舊日情懷,重燃希望之燈。期待邁入21世紀的台灣人,能展現台灣人的風骨與志氣,落實百年來台灣人追求的理想,完成台灣人未竟的志業,建立台灣成為台灣人的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