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_01_34
《台灣史料研究 第34期》

2009年12月 出版
主  編:張炎憲
執行編輯:陳朝海
定  價:250元

期數查詢: 


簡介封面故事目次

◎陳永森簡介:(詳見典藏陳永森)

a02_01_341

大壩尖山連峰春色

銀峰金嶺絕嶸亭,萬壑幽深藏暉明。
迴看去光心如得,嫦娥普照逍遙生。

陳永森作品 1984年前 岩彩紙本 68×53公分

  陳永森在日本畫壇的傑出成就,正如同圍棋界的吳清源,棒壇的王貞治列入大師級地位的知名畫家。
   談到出身藝門的陳永森先生,在台南第二公學校就讀期間,由於生活環境讓他感染到一些美感經驗。公學校畢業後,考入私立長老教會中學(長榮中學的前身), 受 業於當時留日返台的廖繼春先生,打下了堅實的繪畫基礎。中學畢業之後,他參加第三回及第四回的台灣美術展覽會,獲得入選。原本他計畫畢業之後,到日本繼續 求學,礙於家中的生計,只好靠著替人照相、畫像、畫刺繡稿、畫日傘等,作為個人維生與籌措到日本求學的學費。
   他到了日本,考入東京美術學校。就學期間,受到吳三連先生生活上的資助,吳先生不僅把家中最明亮的房間,讓給陳永森先生充作畫室,還提供他部份的學費。他 剛到日本的這段期間,有幸的參加李石樵先生所主持的鄉土懇親會,認識了在日本留學的李石樵、陳進等藝術前輩,同時也立下他個人繪畫的方向。  陳永森先生 曾多次在台灣與日本兩地舉辦個展,並且多次入選日本藝術展覽會、台灣總督府美術展覽(後改台灣省美術展覽)等,其中曾經兩度得到日本畫壇的最高榮譽「白壽 賞」。這一獎項,在過去的日本畫壇,都未曾有本國以外的人士獲得,陳氏為唯一的獲獎者。
   一生獲獎無數的陳永森,卻無法如與其先後期的如郭柏川、陳進、林玉山…在台灣畫壇享有等量齊觀的知名度,實不免有遺珠之憾。
   推究原因不外:陳永森自1935年3月進入東京美術學校日本畫科起,繼而油畫科、工藝科、前後在學校全方位進修13年。且又選擇在競爭激烈的日本追求卓 越。不以他人在學習單科後即柬裝回台,或任教職或專事創作,在桃李滿天下和組畫會開展後,根植了對本土畫壇影響力。而形同與台灣本土畫壇〝失聯〞的他自是 難免被遺忘在櫻島。
   但以陳永森在日本浸淫六十餘年熱情創作不輟,直取唐宋精髓,專擅丹青赭黃礦材顏料,靈巧運用西方繪畫天然外光技法、揉合中國書法墨色重務線條,表現予油畫 作品大膽、即興狂放筆觸,膠彩畫裡精緻瑰麗,而水墨作品又帶文人風格,正如名作家尹雪曼形容:看陳先生的畫就像看到多姿多彩的人生。因此,我們嚴謹的說: 要補實近代台灣美術史,陳永森的畫藝才華絕無法忽視,畢竟他對藝術的熱情,正足以說明那一代台灣人,汲汲為台灣美術在海外爭先的傲氣風骨,值得吾人由衷欽 佩與重新評價。
   近幾年來,陳永森先生的身體狀況欠佳,基金會曾多次拜訪陳永森及其家人,談到他在藝術創作的成就,以及對於台灣藝壇的貢獻,建議將他的藝術成果運回台灣, 留在故鄉的土地上。經多次的接洽,決定由基金會將陳永森先生的所有畫作,由日運回。沒想到這些畫運回到故鄉時,陳永森先生卻於九七年七月與世長辭。今天, 我們有幸看到這位藝壇前輩,在海外學習與創作的成果,也感受到本土藝術文化精神的展現。誠如陳永森先生所說:「不管用什麼畫,也不管畫的是什麼,重要的是 每一幅畫都有我,這個我,就是自己的創造力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