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文章6:張炎憲

愛與希望之歌事件導讀受難者群像二二八年表參考書目 │ 討論文章

 還未解決的228/張炎憲

  228 事件曾是台灣最大的政治禁忌和民眾心中揮之不去的陰霾。經過1987年以來228公義和平運動的推展,228受難者家屬逐漸勇敢地走出陰影,控訴國民黨屠殺親人的惡政,引起社會廣大的迴響,終於迫使行政院不得不成立「228研究小組」,重新檢討228事件。1995年,李登輝總統在台北228紀念碑落成之日,公開向228家屬道歉,同年立法院通過補償條例,行政院成立228 事件紀念基金會,開始發放補償金。這一連串的轉變,使得禁忌228 逐漸褪去恐怖的氣氛,民眾不安、不滿的心靈始稍獲紓解,社會趨向和諧。

  數年來,228 平反運動獲得許多成效,歷史記憶漸被喚起,但回顧過去,前瞻未來,至今仍有尚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政治責任歸屬未清楚交待。1947年3月8日,國府軍隊登陸基隆,展開鎮壓、屠殺,台灣民眾死傷纍纍。誰是下令派軍鎮壓的元兇,已呼之欲出,直指當時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因他是最高元首,誰也不敢潛越下令調遣軍隊。但政治責任的歸屬卻不敢觸及蔣介石,更遑論柯遠芬、彭孟緝的是非功過。

  二、金錢補償雖有助化解怨氣,但無法真正解決心中的哀怨。228 事件之後,受難家庭支離破碎,孤兒寡母生活在痛苦之中,受人歧視、排斥,卻不敢聲張。最需要愛惜扶持的時候,政府與社會卻冷漠以待,如今渡過漫漫的艱難歲月,縱使拿到補償金,稍稍撫慰晚年的寂寞,但金錢能喚回父兄的生命和家屬們坎坷顛沛的年華嗎?因此,228 家屬至今仍難撫平傷痕,也就可瞭解。

  三、228 死難者何時被抓?何時被殺?理由原因何在?至今仍混沌不明。228 家屬等待五十多年,仍然無法瞭解親人被捕被殺的原因,眼睜睜看著自己年老力衰,心中疑問得不到解答。每年遭逢228 ,真是情何以堪。因此恢復親人名譽,獲得真正平反,是家屬心中的期待。

  四、歷史缺乏反省批判。228 事件是戰後台灣人民最大的苦難,近年,統治者雖然適度表達解決的善意,但這段歷史仍未獲得反省和批判。在緩慢、討價還價的民主改革途中,228 的問題有的被解決了,有的卻被模糊化、曖昧化,以致於鎮壓者應負的責任混淆不清,反動與改革難以釐清,歷史反省的嚴肅課題反而空洞化而無法落實。

  在金錢補償和儀式性紀念活動的舉辦下,228 反抗不公不義,追求民主自由的精神卻逐漸被淡忘,而無法將此經驗轉化成台灣歷史文化的資產,這是一種損失,是台灣人民對歷史的健忘症,也是無法建立台灣自主性,任人擺佈統治的緣由。邁向21世紀之際,228 歷史的回顧,正是台灣社會自我反省和重新出發的原動力。在未解決之處求解決,才能昇華228 ,轉化成文化的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