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03_title_g03

[簡章] [課程表] [課程大綱] [夏季學校記事]
 歷屆夏季學校:

第 13  夏季學校

No.1 in Taiwan台灣文化第一研習營

~緣起~

一、夏季學校

   1920年代在日本殖民政府統治下,台灣文化協會為啟蒙台灣民眾,曾推動種種文化活動,如:成立讀報社、夏季學校、美台團等。擬藉此喚醒民族自覺,凝聚 台 灣人抗爭精神,追求台灣人的獨立自主。台灣文化協會的成立,是台灣人意識覺醒和文化重建的開始,而其所推動的各項活動,也都帶給台灣至深且巨的影響。
  夏季學校為文化協會的代表性活動,其原旨在對抗日本殖民政府之歧視、愚民的教育政策與制度,藉以普及大眾智識,啟發民族思想。自1924年至1926 年止 共舉辦過三回,均利用暑假期間,假霧峰林家花園(萊園,今明台高中校址)開辦,召喚海外台灣留學生返台傳導新知、促進台灣的文化開化。2001年起本會承 繼起先人精神,接續舉辦該項活動,著重於台灣文化史議題的研習,希望藉由台灣文化發展的研探,形塑建構台灣主體文化。

二、大家作伙來認識台灣文化第一e代誌

   「婆娑之洋,美麗之島」,台灣雖為蕞爾小島,但地理位置特殊、自然生態豐富,並在多元文化交流和族群融合之下,台灣人發揮堅忍奮發的精神,造就了台灣獨特的歷史文化風貌,也創造出諸多傲視國際的智慧結晶與傑出成果,有些成就不但是「台灣第一」,甚至是世界第一。無論是「台灣第一人、第一事、第一地、第一物」,其彩繪的繽紛人生與不畏艱辛、失敗的奮鬥歷程,正是台灣精神之體現。有鑑於此,本回夏季學校研習營將以「No.1 in Taiwan台灣文化第一」為主題,在課程安排上,將以開「台灣文化」風氣之先或影響最巨大者為原則,試圖從教育、藝術、經濟、政治、觀光等不同文化層面來探討,進而剖析當時台灣的社會環境與文化背景,譬如:以第一所大學為例探討當時台灣的社會環境與教育變革、從第一輛火車來看鐵道文化與交通發展,由第一家戲院、咖啡廳窺見近代台灣電影的發展及咖啡文化,另外藉由許多台灣政黨及選舉史上的第一次來瞭解、認識台灣民主政治生態與發展。期使藉由這些課程的研習,除了加強國人對台灣歷史的智識、豐富台灣文化的內涵,更進而激發、建立台灣人民的向上心、自尊心及自信心,繼先人寫下諸多「台灣第一」的輝煌記錄後,讓我們締造更多的第一次佳績,再創台灣歷史新猷。

活動目標與特色

  1. 藉由講習課程,發現台灣歷史之最、之先的人、事、地、物, 推廣台灣文化的智識,鼓勵國人認識自己生長的環境與歷史,尋求建立台灣文化的主體性思考。
  2. 透過分組綜合座談,輔以「台灣第一」為討論主題,激盪學員交換研習的心得感言,思考台灣現存的問題與未來的方向。
  3. 安排一天的戶外古蹟考察,實地踏訪中部地區重要史蹟遺址或,期使學員寓教於樂,提升對古蹟的鑑賞力,強化對台灣文化的熱愛與自信。
  4. 認知「台灣文化特色」及「台灣精神」,進而培育國人對自身文化的自尊與自信。
  5. 輔助本土教育的實施,鼓勵中小學教師參加,培養優質的文化教育種子。

~師資簡介~

 許文聖:交通部參事兼執行秘書
 鄭麗玲:國立台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林茂賢: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灣語文學系專任副教授
 葉龍彥:國家文學博士、自由學者
 蘇昭旭:國立高雄餐旅學院兼任專技助理教授、人人出版鐵道圖書資深總編輯
 沈孟穎:國立台南科技大學室內設計系講師、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博士生
 郭雲萍:私立開南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李筱峰: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教授
 張炎憲:前國史館館長、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秘書長
 林芳媖:明台高中董事長

~指導單位~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主辦單位~

 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協辦單位~

 明台高中、亞洲大學、台灣省諮議會、台灣歷史學會

~贊助單位~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吳尊賢文教公益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