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屆新台灣史研習營:
[簡章] [課程表] [課程大綱] [新台灣史研記事] [我要報名]
第 16 屆 新台灣史研營
尋訪「千塘之鄉」-桃園歷史文化研習營
~緣起~
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自 1991 年成立來,舉凡史料的蒐集、書籍的出版、活動的舉辦、專案的推動等等,旨在使台灣歷史能真正的回歸土地與人民,茁壯發展。而巡迴全國各縣市、結合地方文史社團研習各地民俗、人文與史蹟,建構以台灣為主體的新史觀,並為以台灣為思考中心的歷史教育紮根則是我們為歷史文化播種、紮根的新嘗試,「新台灣史研習營」便是在這樣理念下於 2000 年誕生了。
「桃園在何許?西峰最深處。不用問漁人,沿溪踏花去。」中國古詩如是描寫桃花源。我國也有桃花園地,位於國土西北部,古時為平埔族凱達格蘭社域,清領時期,漢移民遍值桃樹,花開時節,桃花處處綻放,而有「桃仔園」的稱號,後遂有桃園之名。桃園的地理環境,最大特色即其台地地形,先民為拓墾需要,在台地上開闢許多埤塘,利用埤塘儲存雨水作為灌溉之用,星棋羅布的埤塘蔚成桃園地區的特殊景觀,造就了「千塘之鄉」的美名。
族群多元也是桃園一大特色。昔時平埔族「南崁四大社」聞名全台;而今日「北閩南客」(北桃園以閩南漳州人為主,南桃園則大多為客家鄉鎮)仍為典型分佈型態;山區復興鄉則是泰雅族人的居住區域;戰後大量中國新移民也以桃園為新故鄉;近年來隨著航運、空運的發展、工業區的設置等,專業外籍人士或勞工紛紛進駐,又使桃園成為國際族群混雜的區域。複雜的族群關係發展出族群相處的智慧,同時也帶來豐富多元的文化融合。
桃園在何許?請朋友們來參加尋訪「千塘之鄉」的研習,讓我們循著大漢溪、桃園大圳的歷史軌跡,從埤塘、大圳、台地、族群關係、齋教、水圳社群、惜字風俗、媳婦仔、鄧雨賢、鍾肇政、白色恐怖等等主題,發現屬於我們台灣的桃花園地。
~活動宗旨~
- 藉由講習與實地踏查方式,了解新桃園地區古往今來的歷史變遷。
- 藉由區域特色與歷史特質的研探,別開台灣歷史的生面與文化的蹊徑。
- 建構台灣認同為主體的新史觀,為以台灣為思考中心的歷史教育紮根。
- 透過實際的土地接觸與課程陶冶,輔助學校鄉土教育課程之實施。
~師資簡介~
戴寶村 :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教授
陳雪玉 :桃園平鎮高中社會科教師
吳學明 :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
吳文慧:台北教育大學音樂系教師
曾秋美: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生
傅寶玉: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助理研究員
黃秋芳:作家、黃秋芳創作坊負責人
陳識仁: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陳銘城:人權與口述歷史工作者
~贊助單位~
吳尊賢文教公益基金會
~主辦單位~
~協辦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