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宗昌、張肅夫婦 |
楊宗昌,1936年出生於台中南屯,在有兩個母親,十幾個兄弟姊妹的環境中長大。在戰爭進入後期的1944年,因為要改成日本姓名才能換得一些魚和 肉,楊宗昌曾被改名為「山本宗四郎」。1945年,楊宗昌在田裡耕作時遇上空襲,只好先躲進一個田庄人家,到家後發現隔壁的房子被炸彈擊中,火勢快要燒到 自己家,但當時已無消防隊,根本無法搶救,就這樣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家被大火吞沒。楊宗昌的父親雖是醫師,但轟炸後變的一無所有,只得舉債度日。
中學時,楊宗昌先是就讀台中市立中學,高三時插班考進台中一中,當時的導師是李敖的父親李鼎彝,楊宗昌十分愛聽導師的課,因為李鼎彝非常會批判蔣介 石,這也讓楊宗昌感到奇怪,為什麼李鼎彝這樣批判不會被抓,而他大哥在二二八事件爆發時,只是因為和同學集會,就被列為追捕對象,憲兵還曾半夜上門抓人, 逃亡四、五年後,透過和楊肇嘉家族的關係,委請當時的台中市長楊基先(楊肇嘉侄)向憲兵大隊說情,這才結束了逃亡生涯。
1954年,楊宗昌從台中一中畢業,進入台北工專土木工程科,之後透過工專時期老師的介紹,在退伍後進入台灣省建設廳公共工程局工作。1962年楊宗昌決 定出國,來到堪薩斯州立大學留學,開始認識許多志同道合的同志,如范良信、陳希寬、莊秋雄等人,同時也在堪薩斯州大,認識了未來的牽手張肅,兩人於 1964年結婚。
楊宗昌的牽手張肅,1938年出生於嘉義,出生時有個日本名字叫「芳子」,戰後才改名為「肅」。父親張清祺,台南高等工業學校(成大前身)畢業後,先是進 入新竹電燈會社工作,之後回到嘉義自行開設大東電器工業所。戰後,張清祺曾組織嘉義技術人員公會、擔任嘉義工業學校校長、嘉義縣建設廳長等職,在爭取競選 嘉義縣長未獲提名後,決定離開公務體系,但是生意不好做,加上孩子又多,轉了一圈又回到公家單位謀職。 張肅是家中長女,小學就讀大同國民學校,中學則是嘉義女中實驗班(可直升高中部)。大學時依照父親的意見,第一志願選填師大教育系,但沒有錄取,而是進入 第三志願的東海大學歷史系,兩年後,張肅轉到經濟系,畢業後又當了兩年助教,當助教第二年,也就是1962年,美國社會學教授Desmond Bittinger教授來到東海大學講學,張肅和另一名助教席裕俊負責招待,之後在Bittinger教授夫婦的鼓勵之下,決定到美國留學。原本張肅想去 Bittinger教授的學校McPherson College,但是該校沒有研究所,因此在簽證上申請的學校是堪薩斯州大。
張肅來到美國後,先是住在Bittinger教授家中,因為沒有先向堪薩斯州大報到,而受到移民局約談。已經早一年來到堪薩斯州大的席裕俊,拜託楊宗昌陪 張肅和移民局的人見面,當天校方要求張肅要辦理身體檢查,楊宗昌趁機記下了張肅的生日,在張肅生日當天特別找她出去,兩人就逐漸開始交往,進而論及婚嫁, 但是張肅的父親無法接受女兒出國不到一年,學位還沒拿到就要結婚,還託人打聽楊宗昌的底細,得知楊宗昌在美國做台獨運動更是大表反對。經過楊宗昌家人向張 肅父母提親,楊宗昌也寫信給張肅父親,表示他會疼愛張肅這點,可以用時間來證明,最後還是讓張肅的父親同意了這段婚姻。
1964年,楊宗昌受到王人紀的邀請加入台灣獨立聯盟(UFI)。堪薩斯州大的台灣學生開始在校刊中批判國民黨時,因為需要給予真實姓名、就讀科系等資 料,楊宗昌自告奮勇表示可以用他的名字,並向校刊主編說明台灣學生可能會受到迫害的情形,要求絕對不可向外洩漏。同年9月,張肅則是擔任堪薩斯州立大學台 灣同學會會長,在前任會長王人紀的建議下,決定邀請附近大學的台灣學生,舉辦感恩節火雞大餐。張肅沒烤過火雞,一開始烤不熟,後來又發現沒有先取出火雞內 臟,即使如此,大家還是很高興,這項活動往後連續舉辦了十年,成為美國中西部台灣留學生在感恩節時的一件趣事。
1967年,聯盟召開盟員大會(此時UFI已改組為UFAI),王人紀被選為主席,楊宗昌則開始擔任中央委員,負責財務工作。同年4月,楊宗昌的母親來到 美國,住了十個月後,想說回去下次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再來,便希望再多住一段時間,辦理護照延期時,領事館表示要約談楊宗昌,這時候才確定已成為黑名單。 楊宗昌母親再次出國,已是1985年的事情,歲月已在母子身上烙下痕跡,兩人在機場都認不出彼此,後來楊宗昌接到通知到了機場警察局,看到母親因為年輕工 作時久站而佈滿青筋的雙腳,這才認出母親。而張肅的父親一開始礙於公務人員的身份,無法出國,退休後申請時依然遭到刁難,花了兩年多的時間才得以出國,但 是張肅的弟弟要去新加坡作生意仍申請不到護照,雖然沒有受到家中的埋怨,但是張肅對這樣的情況,也感到不得已和無奈。
楊宗昌在為母親申請護照延期受到刁難後,就警覺到被國民黨特務注意的危險,刺蔣事件後,楊宗昌的電話遭到監聽,又有美國聯邦調查局人員兩度 上門調查,讓楊宗昌覺得事態嚴重,便希望張肅能申請入美國籍,這樣萬一出事的話,可以由張肅出面救援。1973年,張肅提出申請,接受移民局面談時,被問 及1969年在印第安那州蓋瑞(Gary)市的事情,原來,當時聯盟在蓋瑞市召開盟員大會,張肅用自己的信用卡訂旅館,因此受到懷疑。移民局又詢問張肅和 蔡同榮、張燦鍙等人的關係,主要是懷疑他們與共產黨有關,後來過了八、九個月才取得公民權,比楊宗昌後來申請還要久。
1973年,楊宗昌擔任聯盟副主席,並開始負責組訓部工作(盟員的組織和訓練)時,即特別注意訓練盟員如何應付美國警察,以及聯邦調查局的調查跟蹤。
組訓部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吸收新盟員。支部將推薦某人入盟的資料送到本部後,由組訓部根據資料開始調查,除了台獨意識的政治認同,也會考量其個人形 象和人品,組訓部表示同意後再送給主席審核,主席同意後再送回組訓部,由組訓部通知支部,由支部正式邀請入盟。邀請的對象也同意後,組訓部會再進行第二次 審核,通過後透過支部通知,這樣才完成宣誓入盟的程序。除了一般盟員,聯盟中還有秘密盟員,工作就是打入國民黨組織內部,取得相關情報資料。聯盟美國本部 中,也只有負責組訓部的楊宗昌有所有盟員的資料,而組訓部的人事也是完全保密,其他盟員只知道楊宗昌的盟員身份,並不清楚他負責組訓部的工作。此外,組織 訓練工作還包括製作、使用槍枝和彈藥等。而在楊宗昌忙於獨立運動之時,張肅就在背後扮演輔助的角色。有些太太對於先生做運動會有怨言,但是張肅能認同楊宗 昌所從事的活動,所以願意從旁輔助,同時並負責家務、照顧孩子。
而楊宗昌對於盟員只能加入不能退出,以及發出去的資料究竟能不能確實送達盟員等問題感到擔憂,因此建議辦理盟員重新登記,讓盟員有重新選擇的機會,約有三 分之二的盟員辦理重新登記。之後楊宗昌便開始整理盟員資料,每個月重整一次,同時楊宗昌每年都會親自拜訪各地支部,與各支部做溝通和促進了解,讓支部知道 本部有什麼政策,有時楊宗昌也會到盟員家中私下面談,請他們告知不敢公開講的話,增進彼此的了解,以利聯盟事務的推動。
1979年,聯盟組訓部的工作移交由洪哲勝負責,楊宗昌則是轉任財務工作,開始到各支部的城市演講募款,幾乎跑遍全美各大城市。分析募款情 形之後,發現還是洛杉磯、舊金山和紐約這幾個大都市募款金額最多,經過討論後,中央委員會認為西岸台灣人數多,且離台灣航程較近,決定將經營重心放在西 岸,1981年,楊宗昌就先一步搬到洛杉磯工作。張肅則是等到孩子學期結束後才離開。楊宗昌不在的期間,張肅必須幫忙收信,處理聯盟的財務工作,但楊宗昌 認為,聯盟的財務工作必須由盟員經手,這時張肅才正式加入聯盟。在楊宗昌考量聯盟事務時,已是盟員的張肅,就可以作為討論對象,讓楊宗昌得以整理思緒,有 兩三年兩人常到咖啡廳談公事,也添加另一番的生活樂趣。
1 989年,楊宗昌接任《台灣公論報》發行人,當時《台灣公論報》處於虧損狀況,楊宗昌利用過去的募款經驗,擬定財務計畫,透過聯盟各支部安排,利用週末和 假日去全美各地辦餐會演講、募款。楊宗昌認為,要讓台灣同鄉知道《台灣公論報》的目的與意義,以及財務虧損的狀況,這樣大家才會願意幫忙。經過一年的開源 節流,以及財務控管後,《台灣公論報》償清了所有債務,1991年,楊宗昌將《台灣公論報》移交給吳秀惠時,已有五萬美元的盈餘。
1989年郭倍宏擔任聯盟美國本部主席時,潛回台灣宣佈要在兩年內將聯盟本部遷回台灣,1991年,由楊宗昌和李瑞木共同負責遷台的訓練與 準備,7月,聯盟邀請17位秘密盟員到加州開會,決定第一步先由秘密盟員返台升上聯盟旗幟,主動挑戰國民黨,第二步公開盟員身份,第三步則是在台北召開盟 員大會,選出主席和副主席。實際執行上,由陳婉真在台中升旗,接著有五十多位盟員出面,也沒有遭到逮捕,表示主動出擊收到了成效,盟員公開身份這件事情已 讓國民黨政府無法處理,最後是在台北海霸王餐廳舉辦盟員大會。聯盟正式遷台,運動的主導權就由美國本部轉移至台灣總部。
聯盟遷台後,楊宗昌曾擔任美國本部主席(1991—1994),其間曾回到台灣,相隔三十年後再次踏上故鄉的土地。而此時期的美國本部,以及楊宗昌本 身,都重新調適原本的定位,轉變為支援和協調的角色。1992年楊宗昌曾以《台灣公論報》的名義,在洛杉磯召開台灣人社團「再出發」的會議,目的在於促進 聯盟與其他台灣人社團的合作。1998年,楊宗昌則是擔任盟史小組的主委,對於盟史撰寫的史觀,楊宗昌認為可以從個人經驗出發,也可以用事件作為書寫的重 點,非獨盟相關的單位,也可加入盟史寫作的行列,而主委的角色,就是居中協調,讓盟史能從各個面向完整的呈現。 楊宗昌加入聯盟至今已五十年,期間擔任過中央委員超過三十年,為了募款與經營《台灣公論報》,幾乎踏遍全美各地,說到撰寫盟史,楊宗昌確實有這樣的資格。 而楊宗昌對於獨立運動的熱誠,同時也影響到他的家人,願意加入獨立建國的行列,而這股無私奉獻的精神,最能讓人感動,也才能讓台灣成為真正獨立自主的國 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