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_background1台灣史料中心簡介 │ 館藏查詢 │交通指南 │ 開放時間

台灣史料中心簡介

一、 前言

  1991年12月,台灣史料中心成立,站在1980~1990年代的中間,以民間史料蒐藏單位的位置,向前向後探勘解嚴前後的台 灣、狂飆的80年代及多元的90年代台灣歷史發展軌跡。如今走過16年,台灣史料中心,站在民間史料中心的位置、民間史料基金會的發展空間條件下,究竟能 在學術的領域或庶民文化的領域中,向前、向後、向上、向下,走多遠多深,透過史料中心的史料蒐集路徑檢討與史料累積情形,或可略窺一二。

二、 史料收藏路徑

1.基本定位 

台灣史料中心自1991年籌備開始,在張炎憲、林美容、莊永明、許木柱、向陽等董事主導下即確立了「台灣史專業圖書館」、「以人民歷史為 主體」及「匯整海外台灣關係史料」的蒐集原則,以期與當時官方史料單位的功能得明顯區隔。因此1991~1994年三年間,積極建立基本史料蒐集管道,即 國內台灣史出版品、日本台灣史出版品、中國台灣史出版品及舊書店的絕版台灣史料蒐集;並藉由舉辦「台灣史料評析講座」,透過專家學者的介紹分析,進一步就 荷據、南島民族、228、平埔族、古文書、檔案、族譜、史前史、歌謠、聚落、老照片、地圖、都市發展、美術史、中國出版品、教育史、科學史、民間信仰、土 地權、台美外交台日關係、日本近代私文書等主題,進行資料的蒐集與累積;再者為強化民間性、庶民性、非官方性史料的蒐集,透過吳三連先生生前的人脈關係收 集私人收藏出版品,並藉由基金會的機關刊物『台灣史料研究』發起「民間史料出土運動」,蒐集整合民間私人收藏的戰後民間雜誌,特別是戰後反對運動期刊雜 誌。

2.史料收集人脈建立

  在這十年中,特別是前三年,是基金會及台灣史料中心的草創期,經費、人力、知名度都不那麼充裕,但卻深刻感受到一股來自民間對台灣歷史研究 關愛與理想色彩的力量。這股力量來自一群長期無償擔任史料情報顧問、通訊員的學者先生,或響應史料出土運動關心台灣史發展的人士,這股力量也常默默支持並 鼓勵台灣史料中心的工作,這是台灣史料中心建立過程中最重要的一股力量,例如:長期負責替基金會在日本選購新書、常自費來台、常鼓勵基金會工作人員「台灣 比日本有希望」的三田裕次先生;在日本圖書館收集、接洽、影印重要的台灣關係私文書、當時在東大的台灣留學生鍾淑敏小姐、何義麟先生;接洽荷蘭微卷採集的 曹永和、江樹生教授;而在收集中國出版品及舊書店的過程中,我們碰到送的比賣的多、教導我們「這個太貴不必急著買」、「如何保養絕版書」等的民間學者林漢 章先生;還有許多不吝把史料借我們影印、慷慨與我們分享史料的人士,以及熱情響應戰後期刊史料出土運動、將多年珍藏的黨外雜誌捐贈相助的陳勝德、鄭欽仁、 陳少廷、李筱峰、劉福增、李鴻禧、秦賢次、鄭祥勝、李魁賢、李敏勇、黃森元等諸位先生。這批早年被禁、不被官方圖書館或研究機構收藏的珍貴雜誌乃成為台灣 史料中心館藏一大特色。

3.蒐藏特藏品

  1994~1997這三年,史料蒐集大致延續上階段的基礎,只是台灣史漸成為顯學、出版品愈多元,數量也大幅增長,台灣史料中心在空間 有限的條件下,開始由大量蒐集轉向精簡原則,並發展特藏品蒐集及多媒體史料的蒐集。這種發展趨勢實與史料中心自成立以來相繼收到海外蔡明殿先生、台北吳家 鐘先生、台北李雲騰先生、台南佳里吳新榮先生、畫家鄭世璠先生、台北律師黃炎生先生、斗六收藏家鄭津樑先生等人藏書,又因緣際會接觸到清水楊肇嘉先生藏 書,並張炎憲先生於1992~1997年間所主持的228口述史及相關史料收集計畫案的推動有直接的關係。由於特殊的蒐藏來源,這批來自民間的藏書,存有 許多珍貴,甚至孤本的舊集或未經出版發行文件,特別是其中的日治時期或戰後初期史料極為珍貴,是台灣史料中心的建立善本書館藏的特藏品。
  此外,也隨著『台灣史料研究』歷任主編所規畫的專題發展史料群,如「台灣民眾史」、「台灣民眾抗爭史」、「228民眾史」、「鄉土史」、「宗教史」、 「醫學史」、「文學史」、「戰後初期雜誌」、「自傳回憶錄」、「台灣工程與建築史」、「婦女史」、「反對運動史」等史料群的蒐集。

4.口述史、網站、多媒體、推廣教育   

  1997年迄今,官方台灣史料研究單位及民間私人圖書館、史料館陸續成立,官方採集台灣史料的態度愈趨開放與積極,因此十年前官方與民間蒐 集史料標準的差異性漸泯,值此官方與民間史料機構的區隔必需重新定義之際,台灣史料中心除穩定的維持台灣、日本、中國三地台灣史出版品的收集及現有特藏品 的管理與出版外,並持續推動歷史事件、歷史人物調查、口述訪問記錄等計畫(如繼228事件調查計畫之後,所推動的「台灣共和國」口述調查,亦已集結出 版)。近年來亦透過網站開始台灣史地方文史社團聯結工作、美麗島事件影像史料的整理、台灣文學等領域先驅人物志史料累積等;同時也結台灣歷史學會等學術團 體與各地文史工作者,於寒暑假期間舉辦「夏季學校」、「鹽分地帶文藝營」、「新台灣史研習營」等營隊,進行學校本土教育師資培訓、推廣台灣文學、歷史智識 等工作。為在保存史料及推廣之間取得較佳的方式,史料中心亦嘗試將珍貴資料進行複製及覆刻出版。此外,鑑於史料電子化已成為博物館或圖書館重要典藏方式, 中心亦擬朝向此一路徑發展,推動相關資料庫的建立與檢索使用,使蒐藏之珍貴史料得到更好的保存,同時也能兼及更迅速、便利、廣泛的使用及推廣方式。

三、藏書情況

  本中心的基本史料,至今已累積到相當豐碩的程度,後續擬藉由吳三連及吳新榮先生等人物的資料為基礎,以台灣歷史性人物如楊肇嘉、蔡培火等人的資料蒐集為重點,進而發展出本中心的館藏特色: 1.選舉文宣:1980~2012各式選舉文宣品(含錄影帶、光碟等)。 2.政治社會運動史料:尤其是海內外台獨或台灣人運動史料。國內部分例如:《美麗島》雜誌、《八十年代》、《自由時代》、《民進報》;國外部分例如:《台灣青年》、《台灣公論報》、《太平洋時報》等等,堪稱是全國資料收藏最豐富最齊全的圖書館。 3.民間文史工作團體之小眾出版品(通訊、社區報等) 4.日治時期善本書。

1. 目前館藏狀況:(~2013/4/25)

圖書型態 數量 圖書型態 數量
一般圖書 35797 錄音帶 1177
善本書 3268 CD 973
單篇論文 883 錄影帶 844
期刊 2589 種 黨外期刊目次 59818 篇
地圖 501 社運文宣品 1980-2013

2.特藏內容

  目前台灣史料中心特藏室所收集上架及未上架的的史料群,除了日治時期一般性台灣史料及研究論著外,還有一些重要史料群:

a. 個人檔案類—有吳三連、吳新榮、楊肇嘉、後藤新平、下村宏、蔡培火、 Lynn Miles(梅心怡)等個人檔案。
b. 私人藏書類—包括吳三連、吳新榮、楊肇嘉、鄭津樑、陳奇祿、陳炘、黃炎生、秦賢次、三田裕次等人的私人
  藏書,雷震回憶錄:《我的母親》原稿,及移轉自國策中心、實踐大學圖書館的台灣史部份館藏。
c. 其它—荷蘭海牙所藏荷蘭東印度公司亞洲部門的微卷、1933年新竹州商品展參展品商標、228事件相關史料、台
  灣政治犯救援相關史料、黨外雜誌、台灣公論報社論、美麗島週報、美麗島事件影像、西川滿作品集、葉宏
  甲作品集、吳新榮作品集、1980~2006台灣選舉文宣品、日治時期期刊、戰後初期期刊等。

四、小結

  1991年台灣史料中心初創時,工作人員為對外向企業募款曾編寫過十年發展計畫書,該計畫書大致將台灣史料中心第一個十年畫定三期發展: 第一期兩年以匯整海內外散置台灣史料、建立累積基本館藏管道,並出版《通訊》、舉辦演講以進一步掌握史料的動態發展﹔其次第二期的四年預計在基本館藏基礎 上,透過計畫案發展口述史、老照片視聽史料、228專題等史料蒐集匯整工作以建立館藏的特藏部門,完成圖書館自動化,出版口述史紀錄、特藏史料目錄,並除 演講外舉辦荷蘭文書、日文文書講座﹔第三期的四年則預計在史料中心內部資料整合與特藏建立基礎上,進而推動國內台灣史料整合及館際合作、出版史料重刊、台 灣史研究論文集等工具書,並透過研究部門設立與研討會的召開,建立台灣史料中心獨立的學術地位及一個能適時反應最新研究動向或對歷史發展重要議題具有發言 權的團隊。
  如今,當再度審視這份計畫書時,我們發現台灣史料中心,雖然在經費上仍有賴結合民間企業的力量,但竟如期陸續完成了原先預定的各項任務,台灣史料中心 這種發展速度原非我們意料之中。由此可見台灣整個環境與研究發展在這十年間變化的速度遠遠超過我們原先所預期的,因而值此籌畫台灣史料中心第二個十年發展 計畫之際,或許我們需要嘗試擬定台灣史料中心未來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四十年計畫,才能掌握台灣史發展的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