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_07_03
《邁向21世紀的台灣民族與國家論文集》

張炎憲 曾秋美 陳朝海 編
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出版
2001年11月出版
訂價:400元


簡介目次張炎憲序

國家形成的歷史考察

文/張炎憲

  在世紀末,邁向2000年的關鍵年代,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於1999年12月舉辦「邁向21世紀的台灣民族與國家」研討會,乃因深深認為台灣在 20世紀未解決的重要問題是民族與國家的建構。20世紀,台灣受到日本殖民統治和國民黨一黨獨裁統治,兩者都是外來政權,都以強權方式由外部移入統治台 灣,也都厲行中央集權,制訂國策,改造台灣人,使之成為大東亞聖戰和反共復國的尖兵。台灣人在其整編之下,幾乎喪失自己,任由宰制。
   面對歷史的無奈,台灣人常在變局中受到統治者的鎮壓、逮捕和屠殺。被壓制得噤若寒蟬,不敢伸張,如欲反抗,則須有坐牢、槍決的覺悟。因此,戰後台灣人的反 抗聲浪奄奄一息,只在省議會零星點綴著,其他幾乎都被鎮壓的喘不過氣。228 事件之後,廖文毅等雖在海外鼓吹台獨運動,但運動主體無法回到台灣,撼動國民黨統治。
   在漫漫長夜中,台灣菁英雖屢遭壓制,但抗議之聲仍然不絕,至1970年代,受國民黨教育的新興一代崛起,投入政治運動,創辦雜誌、參與選舉,並透過選舉期 間的民主假期,批判國民黨,傳達自由民主的概念。1975年新興知識份子和選舉戰將結合,創刊《台灣政論》,開啟反抗運動的新時代。之後,聲浪越滾越大, 很多人參與選舉,使得國民黨心慌意亂,乃藉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的機會,宣佈終止選舉,無限期延後實施。黨外人士在國難當頭,國民黨又頑抗改革的情況下,不 得不訴之街頭抗爭、動員群眾,而有政黨芻型組織的出現。
  國民黨忍無可忍,採取強硬政策,拘捕黨外人士,判刑入罪,史稱「美麗島事件」。但民主火苗並未因此而被澆熄,反而激起新生代加入黨外運動,言論範圍也 逐漸擴大,從民主自由法治的追求,提升到台灣意識與中國意識的論爭,台灣前途與國家定位的討論,已不限於批判國民黨,而是探討台灣歷史文化的特質。這些改 變才真正摸索到台灣問題的本質,從批判統治者的是非,轉變為台灣歷史文化的自我建立。
   在自我定位和自我肯定的追尋下,台灣文學與中國文學發生論爭,終於脫離中國文學支流的地位,而獨立門戶。在228 平反運動的激勵下,228 禁忌被打破,台灣歷史解釋回歸到台灣人民主體上,台灣史逐漸脫離了中國史的附庸地位。台灣文學與台灣歷史的蓬勃發展,引起其他學科研究台灣的熱潮,也產生 許多型塑台灣的藝術作品。
   從政治運動到文學、歷史、藝術創作等文化層次的發展,是1980年代之後,改變台灣的最大動力。這樣的運動過程,是過去台灣所欠缺的,也是過去歷史所沒有 過的經驗。這可稱之為「國家型塑運動」。昔日。台灣沒有建立過自己的國家,台灣人民總是被統治、被收編,淪為統治者的附庸。今日,台灣人民想脫胎換骨,想 當自己的主人,台灣人意識因此高漲,國家認同和台灣主體性的確立成為20世紀末台灣人共同追尋的目標,但台灣國家意象至今仍不明朗,留待21世紀台灣人去 完成。
   本會舉辦這次研討會,希望透過論文探討20世紀台灣國家形塑、民族主義、文化發展和台灣主體性追求的關係。因此分成六個議題:
  「法制、經濟與國家定位」、「產業與國土」、「媒體與民意」、「美麗島事件」、「文學與歷史」和「文化與國家」,計15篇論文。論文撰稿人不只是這些 問題的專業研究者,更具有社會關懷,思考台灣未來的眼光胸襟。希望讀者能喜歡這些作品,共策共勵,使台灣在21世紀能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