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03_title_g03

[簡章] [課程表] [課程大綱] [夏季學校記事]
 歷屆夏季學校:

 

第 15  夏季學校

老行業‧新發現-台灣老行業的變與不變

~緣起~

一、夏季學校

   1920年代在日本殖民政府統治下,台灣文化協會為啟蒙台灣民眾,曾推動種種文化活動,如:成立讀報社、夏季學校、美台團等。擬藉此喚醒民族自覺,凝聚 台 灣人抗爭精神,追求台灣人的獨立自主。台灣文化協會的成立,是台灣人意識覺醒和文化重建的開始,而其所推動的各項活動,也都帶給台灣至深且巨的影響。
  夏季學校為文化協會的代表性活動,其原旨在對抗日本殖民政府之歧視、愚民的教育政策與制度,藉以普及大眾智識,啟發民族思想。自1924年至1926 年止 共舉辦過三回,均利用暑假期間,假霧峰林家花園(萊園,今明台高中校址)開辦,召喚海外台灣留學生返台傳導新知、促進台灣的文化開化。2001年起本會承 繼起先人精神,接續舉辦該項活動,著重於台灣文化史議題的研習,希望藉由台灣文化發展的研探,形塑建構台灣主體文化。

二、台灣老行業的變與不變:重現先民的生活智慧與文化資產

   記憶之中,或在現今叫賣的巷弄裡還聽得見:「賣豆花~」、賣冰淇淋的「叭噗~」聲、石破天驚「碰!」的爆米香、「嘶~嘶~」麵茶車的哨聲,以及漸歇的「叮咚」打鐵聲、「隆隆」的碾米聲,「叩叩」的木屐聲,手工棉被的彈打聲等等,這些曾經聲音是如此熟悉、又令人懷念!台灣這座曾經貧窮的蕞爾小島,如今卻締造了傲視全球的經濟奇蹟。追根溯源,其實是各行各業勤奮勤儉的台灣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這些行業有的因時代演進和科技的發達而逐漸式微與沒落,但有的仍經營的有聲有色,也有的行業改頭換面而以另一種型態存在。每個行業隨著歷史的更迭呈現不同或多變的面貌,也刻畫著不同的時代背景與歷史意義,並訴說著當時人們不同的生活故事,同時形塑了庶民生活的形貌及根植了台灣文化的基石,老行業的存在其實是昔日台灣生活的歷史記實與縮影,是彌足珍貴的文化資產。且讓我們循著老行業的足跡,走進歷史的時光隧道,回溯先民一路走來的跫音,在探尋老行業文化的變與不變之間,重現台灣先民留存給我們的生活智慧與其珍貴的文化資產。

活動目的

  1. 透過歷史的脈絡,探討台灣老行業在每個時代不同的時空背景與發展軌跡及其衍生而出的多變面貌,並體驗在先民生活經驗中流傳下來不變的智慧與精神。
  2. 在回溯老行業的生活記憶同時,深入了解歷史與產業文化的關連,除了省思如何保存與傳承這份寶貴的文化資產外,也期使啟發根著於傳統老行業的文化再現與創新,讓「產業文化化,文化產業化」。
  3.  結合民間文史團體及學術機構,共同舉辦本次研習營,透過講演、小組討論、綜合座談、親手DIY和實地考察的方式,重新認識和體驗台灣老行業文化的變與不變,或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取得兩者的平衡、融合與創新。
  4. 著重於加強各級學校教師、家長的本土歷史智識,並反省與思考台灣人文教育的問題,期能在研習互動中,尋思青少年歷史文化教育問題的解決途徑,加強輔導青少年接觸台灣歷史文化活動,以為台灣歷史文化教育紮根。

活動特色

  1. 呼應老行業的主題,特別安排傳統手工藝DIY課程,分組教學與習作,藉增強活動活潑性,擴大民眾參與意願與學習效果。
  2. 安排一天的戶外文化巡禮,挑選和老行業相關景點,期使學員寓教於樂,提升對文化與藝術的鑑賞力,強化對台灣文化的熱愛與自信。
  3. 為加強學員之間的互動,安排座談會及小組討論,期對相關問題進行討論、分享心得。同時安排駐營講師為學員課程上提供及補充相關資訊與協助。
  4. 輔助本土教育的實施,鼓勵中小學教師參加,培養優質的文化教育種子。

~師資簡介~

 楊凱全 : 伊婷美容中心時尚執行總監、人體彩繪職業工會彩繪顧問
 翁雲霞 : 知名飲食文化專欄作家
 林茂賢 : 台中教育大學台灣語文學系專任副教授
 鍾淑姬 : 新竹市公害防治協會理事長
 楊國柱 : 南華大學生死學系助理教授兼生命禮儀研究中心副主任
 吳秋儒 : 新北市成州國小教師
 劉峰松 : 前國史館台灣文獻館館長、泰瑞薩婚姻介紹所媒人
 張炎憲 : 前國史館館長、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秘書長
 林芳媖:明台高中董事長

~指導單位~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主辦單位~

 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協辦單位~

 明台高中、朝陽科技大學、台灣歷史學會

~贊助單位~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吳尊賢文教公益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