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六然居–楊肇嘉留真集》 張炎憲、陳傳興 主編 |
簡介|目次|陳奇祿序|陳郁秀序|蔡萬才序|楊基焜序|吳樹民序
先父楊肇嘉是一個提供他一生身魂為台灣人民福利做事情的人。他出生於清水一楊姓農家(作佃人),六歲時被社口富族楊家(東主)收作養子。他常以本身的養子身份經驗,並以台灣人在日本殖民地統治時代及戰後國民黨專政統治時代都是二等公民的待遇見同,而這概念就成為他一生為台灣人爭取公平待遇,爭取「出頭天」的精神推動力。
先父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系」,他是以學為行,深信台灣人必須先在政治及經濟、財政方面,獲得自治的機會,則其他各方面就能隨之而來,就能達到台人完全自治的目標。先父特別應用他的才能資源,一步又一步的設法,開發台灣人可能參加自治的機會。他認為先由小規模性的自治經營,慢慢的養成經驗及自信心,過一段時間就能自治經營大政府及大企業了。
日本統治時代,父親在一九三○年組織「台灣地方自治聯盟」,擔任領導者。此聯盟不但向日本政府請願讓台灣獲得自治,同時提議土地、農業、教育、水利、司法、警察等等各方面的改革,也爭取言論、集會、出版各方面的自由。爭鬥五年後,一九三五年日本政府施行「台灣地方自治制改案」,終於達成台人第一次地方自治的夢想,儘管這只是台灣地方自治發展上的嬰兒期。
終戰後,一九四九年國民黨中央政府撤退來台時,蔣介石總統曾約見先父商量,要他出任台灣省政府主席,先父立於台灣人民的立場,提出一些先決條件,結果交涉不合,父親終不願接受,僅只提供一些意見為止。後來一九五○年吳國禎先生擔任當任台灣省府主席時,聘請先父為民政廳長,先父利用這個機會立即繼續推行他一生深信的要事-「地方自治」。那是他畢生奮鬥的目的,他親身研究,修改法規,終於在一九五○至一九五一年期間,施行全台灣省第一次的地方自治,全省鄉鎮長,縣市長,縣市議員,省議員都能自由民選了,僅存省長未直選。這是台灣地方自治發展的幼少期。
父親任內,一九五一年也實施了台灣第一次的土地改革案,「三七五減租」「公地放領」等措施,不單是給農民機會取得土地,自耕土地生產,也給原地主有機會領換四家民營企業的股票,(以前公營的水泥、紙業、工礦、農林四公司改為民營),如此給了台灣人自營工商業的經驗,而台灣也慢慢自農業經濟轉移向工商業經濟的方向發展。
我相信是先父這些先見看法,讓他在困難重重的環境下,無論是面對日本殖民統治或者是國民黨的專政統治,仍然盡量設法替台灣人民的將來發展植放二株很重要的苗種,而這兩株苗種現在已經健康成長,現代台灣社會才能完全享受民主的果實。如今連總統也直接民選了,在工商業方面,台灣也產生了許多環球級的企業家了。這可謂台灣政治經濟的發展已達成熟階段。
先父故居「六然居」所收藏的文獻,都是父親生前收集整理的,其中很多是有關台灣歷史及相關問題的研究資料。承蒙張炎憲教授,陳傳興教授、張啟明先生數年來的費心整理,以及吳樹民先生主持的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所提供的協助,加以許多單位人士的贊助,才能在1998年發表展覽「楊肇嘉與文化贊助」,於今又發表「楊肇嘉先生留真集」,在此謹向各位誠心告謝。
最後我衷心期盼大家看了此「楊肇嘉先生留真集」,不僅只對先父有所認識,更能透過先父一生的經歷,而對台灣歷史及台灣人的奮鬥經過,有更深刻的理解及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