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行人的話 編序 第壹部、國會議員時期 一、制憲不成反修憲 (一)研擬台灣憲法草案(二)參與修憲會議 二、專職國防立委 (一)參選立委(二)推動國防二法 三、選民服務與九二一賑災 四、2000年總統大選 (一)擔任中部總幹事(二)促成首次國安簡報(三)與副部長之職失之交臂 五、2001年台中市長選舉 第貳部、駐美副代表時期
六、派赴新任務 (一)接獲任命與行前請益(二)赴任與拜會 七、軍政外交:拓展交流管道 (一)五角大廈(二)白宮專區(三)國務院官員 八、國會外交:建立台灣連線 (一)眾議院(二)參議院 九、人權獎與過境外交 十、台美關係波動 (一)「一邊一國」的宣示(二)首次公投的舉辦 十一、2004年總統大選 (一)三一九槍擊事件(二)駐美代表處收看開票情況(三)泛藍僑民在美抗爭 (四)美國政府的賀電(五)柔性政變 十二、卸任感想 (一)應加強部分(二)比較台美外交決策模式(三)美國底線與中國紅線的拿捏 (四)美國職業外交官的訓練 第叁部、國防部副部長時期 十三、接任軍政副部長 (一)接任背景(二)強化募兵制 十四、軍隊國家化 (一)立法動機(二)改革莒光日教學(三)修改軍歌與口號(四)移存蔣介石銅像 十五、軍政軍令一元化 (一)立法背景:化解部長與總長的職權爭議(二)立法經過 十六、文人領軍 (一)立法精神(二)執行過程(三)提高國防部文官比率 十七、軍事政策透明化 (一)立法背景及目標(二)民進黨政府力行政策透明化(三)衍生洩密問題 (四)國防部如何防制洩密(五)透明化的好處 十八、國防自主 (一)立法背景(二)潛艦國造計畫(三)工業合作功虧一簣(四)武器採購的法制化 (五)推動國防自主的正負因素 十九、全民國防 (一)立法精神與理念(二)課程與教材規劃(三)訓練種子教官(四)以國防教育促進民主化 二十、配合國安團隊 (一)因應中國「反分裂國家法」(二)終止「統一」 第肆部、國安會副秘書長時期 二十一、轉任副秘書長 (一)國安會的組織與功能(二)首份《國家安全報告》的發表(三)危機處理機制的建立 (四)世界性的反恐思潮(五)個人感想 二十二、區域聯防下的國安策略 (一)台美日軍事交流(二)慎重擬定國安戰略 第伍部、看守國防部長時期 二十三、接任部長 (一)接任原委(二)2008年總統大選期間的台海安全(三)處理軍人違紀助選案 二十四、最後的國安巡禮 (一)國防自主的成就(二)最後的政軍演練(三)政權交接 二十五、國防政策檢討 (一)國防自主勝於對外採購(二)文人領軍的落實(三)給陳總統的建議(四)傾中政策的隱憂(五)避免戰略失衡 附錄: 一、「國防法」條文 二、「國防部組織法」條文 三、「全民國防教育法」條文 四、外交國安部門政務官(2000-2008) 索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