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史起造台灣國:張炎憲全集 1 專論一
台灣史學史
002 簡介日本對日據台灣史的研究概況
013 戰後台灣史研究的發展脈絡(一)── 學院所主持的台灣史研究會
019 戰後台灣史研究的發展脈絡(二)── 文獻會與民間之刊物
025 割裂與重生── 台灣史研究的定位與簡史
034 台灣對外關係史研究的回顧與檢討
046 台灣史研究的新精神
061 日治時代台灣史的研究定位
067 台灣分館館藏日治時代政治運動史料及其利用
079 重建台灣人反抗精神史
085 脫離殖民悲運 追尋獨立自主── 台灣人精神史的重建
099 口述歷史的採訪與記錄
105 台灣史研究與台灣主體性
137 營造國史館美麗願景
140 台灣歷史發展的特色
148 《台灣風物》五十年── 從草創到茁壯
176 《國史館學術集刊》創刊辭
178 歷史研究與國史館
182 口述歷史與台灣史的重建
201 國史、台灣史、歷史教育
214 從地方史到國史
222 國史館與台灣史研究
232 國家建構與日治台灣史研究
平埔族與漢人關係
242 漢人移民與中港溪流域的拓墾
276 苗栗鯉魚潭巴宰族的古文書
288 竹塹地區拓墾文書解題
368 歷史文獻上的竹塹社
387 竹塹社勢力衰退之探討── 以衛姓和錢姓為例
454 十九世紀末新竹地區業主層分析
491 竹塹地區平埔族的遷移與新竹開發
507 古文書迷人之處
治史起造台灣國:張炎憲全集 2 專論二
家族史、縣史、地方文史
002 台灣建省與劉銘傳治台
028 台灣新竹鄭氏家族的發展型態
048 宜蘭縣史纂修的特色與精神
068 宜蘭縣史綜論
075 談國家歷史與地方文史工作的關係
081 台灣史的建構──從縣史研究談起
092 嘉義人‧嘉義事‧台灣史
日治時期台灣政治社會運動
106 台灣鄉土話文的運動
119 台灣文化協會的成立與分裂
150 日據時代台灣政治社會運動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165 日據時代初期日本對台灣的經營(1895-1905)
183 連溫卿手稿淺介
190 日治時代台灣社會運動──分期和路線的探討
207 日據時代台灣左派運動的探討
227 1920年代的蔣渭水
242 從歷史看台灣人理想的追求
265 楊肇嘉與台灣政治社會運動
280 時代變遷中的台灣人物
299 蔣渭水的政治運動與路線
315 日治時代台灣的政治與文化變遷
治史起造台灣國:張炎憲全集 3 專論三
戰後政治運動史
002 戰後台灣民主運動
025 戰後初期台獨主張產生的探討── 以廖家兄弟為例
051 台灣史上的政治運動與國家認同
067 歷史意識與台灣國家定位
078 威權統治和台灣人歷史意識的形成
103 台灣近代國家的形成與挫折
115 鹿窟事件研究──《鹿窟事件調查研究》導論
154 美麗島事件與台灣民主運動的轉折
187 《寒村的哭泣:鹿窟事件》導論
204 風中的哭泣── 五○年代新竹政治案件
227 戰後台灣民主化的歷程
236 從歷史觀點看「中華民國」名稱
246 國家權力、人權與原住民族
254 台灣民主化與國家建構
262 口述歷史與生命書寫
277 鹿窟事件與歷史真相的追究
300 台灣知識分子的戒嚴記憶
324 李登輝總統與1991年的關鍵年代
335 台灣獨立運動與國家建構
342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的發展與特色
354 台灣人意識與國家建構的歷史考察
377 白色恐怖的口述訪談與歷史真相
393 白色恐怖與高一生
417 台灣國家意識的覺醒
治史起造台灣國:張炎憲全集 4 時論一
文化歷史與國族認同
002 從本土歷史看問題
005 建立台灣主體性文化的省思
011 台灣人信心重建的年代
015 從立陶宛的獨立浪潮看台灣
018 歷史時空下台灣文化的傳承
024 尋根與台灣文化的再生
030 《奔流》發刊詞
033 台獨主張是台灣人信心的表現
036 台灣文化確立是未來發展趨勢
040 沛然難禦的歷史之潮──台灣人意識與台灣獨立
045 本土文化的落實與新生── 重建台灣文化的信心
049 對未來中央研究院院長的期許
051 大學自治其路遙遙── 從國立藝術學院院長擇聘事件談起
053 台灣人的造國運動── 新思維與新文化
055 台灣人自主意識與政治變革
057 1895-1995的回顧與反省── 新台灣文化的誕生
059 建立台灣人文化史觀:主體性和國際性
062 脫離中國桎梏追求獨立自主── 一百年歷史的省思
065 雙重國籍與學術界
067 先有國格再談文化交流
070 統獨爭論與台灣主體觀
073 和解與台灣歷史意識
075 台灣新國家建構的力量
077 正視「兩岸」文化交流的問題
080 1895-1945年間台灣文化史上的重大事件及其影響
──殖民文化與台灣文化的建構、衝突
089 邁向21世紀的台灣
094 台灣國民應有的歷史素養
097 你不忠實 我不中時
台灣史學研究與歷史教育
100 台灣分館不可廢
103 請不要抹煞歷史的見證
── 該是成立台灣研究圖書館的時候了
10 當前台灣史教育的問題
113 台灣史── 課堂上的孤兒
──從李筱峰教授試題遭到拒用談起
116 台灣史田野研究室總計劃報告
122 對台灣史研究的期待
125 政府對台灣研究的心態
127 建立台灣民眾為主體的歷史
130 「光復」的真義?
133 社會脈動下的台灣史研究
137 台灣分館遷館是台北市的大損失
139 立根土地與民眾的學術── 對大學台灣史教學的意見
142 台灣史研究與台灣自我定位── 早日設立台灣史研究所
145 再論台灣史研究所的成立
147 扼殺生機的歷史教育
153 八月十五日,台灣現代史的開始
155 台灣地區台灣史研究現況與趨勢
160 走在台灣史的路上
163 對省文獻會成立台灣史研究所看法
165 台灣文獻資料的破壞與重建
171 評台灣與中國的學術文化交流
174 台灣改造運動的反省── 八一五的再思考
179 世界史上的台灣
181 台灣歷史解釋的新趨勢
183 戰後台灣人的國家認同── 歷史的觀察
189 歷史文化的重構── 台灣史研究所的成立
192 台灣史研究所的設立與定位
198 台灣本土化的落實── 宜蘭縣史館的成立
201 致力台灣歷史文化重建
──吳三連先生紀念室和台灣史料中心的開館
204 閱讀台灣文化新史觀
206 大中國難轉向 本土化路漫長
──從院士、體制和思維方式剖析中央研究院
210 「八一五」的意義和台灣人的歷史重建
214 台灣史的問題意識與反省
218 十月二十五日 台灣歷史意義的反省
220 讓台灣史獨立成冊── 歷史教科書的改革
222 兩種追求的心境
224 台灣,不是陪襯的
226 鹿窟事件受難者懇談會
228 擔任國史館館長的心情
230 歷史感情與歷史教育
233 相伴十年── 宜蘭縣史館與我
236 對「台灣社會運動史料中心」的期許
238 國史館的發展特色與未來展望
244 建立特色 開創新局
249 台灣人的歷史感情與歷史世界
256 展望台灣地方學的未來
260 鹿窟事件60週年有感
263 台灣分館與我
原漢關係
266 凱達格蘭族留下的珍寶
── 由十三行遺址期待台灣史前文化的重建
268 全力搶救十三行文化遺址
274 去除官方思想和漢人沙文主義── 原住民運動的回應
277 平埔族與台灣人的形成
治史起造台灣國:張炎憲全集 5 時論二
台日關係與日治台灣
002 台灣社會中的日本印象
009 台日之間對等新關係的建立
013 從經濟白書看日本經濟結構的變化
018 天皇逐波 任浮沉── 從台灣看裕仁天皇之死
021 將歷史的尊嚴還給台灣── 評日本昭和天皇的逝世
027 日本參議院選舉的觀察
033 由蔣孝武出任駐日代表看台、日之間外交的癥結
036 民意的選舉和沒有民意的鬧劇── 日本眾院選舉感言
039 他山之石── 日本眾院選舉的感受
042 台日關係的重新定位
046 如何評價六一七始政紀念日?
048 台灣與日本對等關係的建立── 盧泰愚訪日談起
054 日本對中國觀感的變化與台灣自處之道
059 釣魚台問題與台日之間的重新定位
065 一九四五年前後的台灣
070 建立台灣的「日本學」
072 台灣文化協會成立的歷史意義── 七十年後的省思
077 日本對中華民國和台灣的看法
079 殖民統治與台灣人主體性
086 台灣與日本之間的歷史情結
戰後政治運動
090 鄭南榕自焚的歷史評斷
093 自焚是最沉默,最徹底的抗議
095 《自由時代》的歷史角色
098 美麗島事件的歷史意義
107 學術界展現關懷台灣的活力
110 今年大選與社會脈動
115 行動勝於一切── 三一九學生靜坐的感受
117 台灣學生運動的新里程
120 異端變成潮流── 二十年來台灣國家定位運動
124 抗爭與知識分子
126 正視陳婉真事件
129 坐在總統府前
132 一○○行動聯盟改變歷史思維的座標
135 五月革命
138 台灣運動轉換的契機──台教會五二四遊行
140 台灣文化新生力量的崛起
── 民進黨一九九三年文化會議有感
143 台灣民主國與現代的對話
146 台獨論述與台灣變局
148 美麗島事件紀念活動的迷思
150 二○○八年重新思考4‧24刺蔣與台灣人運動
153 美麗島事件的當代意義
157 台灣獨立運動在美國的發展脈絡
161 戰後台灣民主獨立運動發展簡史
解構國民黨政權
172 獨台會事件與國民黨心態
175 總統選舉與國家認同
178 四一九的反思
180 國家定位與國民黨內鬥
183 台灣處於結構性轉變的關口
186 新舊時代的衝突
188 赤裸裸的權力爭逐圖── 國民黨十四全大會的觀察
193 台灣要獨立不需中共同意── 台獨的被動性與主動性
195 先改變政策 才能改變日本
197 罹患精神分裂症的國民黨
199 文化論爭與歷史詮釋── 選舉後的省思
201 正統論阻礙台灣的生路
203 正統論與台灣人民觀點
205 邁向台灣國家建構的推手── 李登輝總統的歷史定位
209 回顧陳水扁執政八年
212 抹滅歷史 製造新法統
215 「戒嚴時期白色恐怖與轉型正義研討會」緣起
217 重掛中正牌 歷史的反面教材
218 馬英九處心積慮打壓台灣主體性
222 中華民國外交的演變
227 「光復」?還是淪入另一個外來政權統治?
230 證據會說話 中華民國是流亡政府
236 馬英九用盡心機去台灣化
239 揭穿馬英九政府處理二二八的做法
245 國民黨的中華文化霸權主義
247 舊金山和約與台灣國家的建構
252 台灣是咱 e 國家
254 2758號決議文的真相與歷史教訓
258 中華民國百年在台灣的意義
260 公民社會(法政制度、教育文化、社會公義)願景報告
265 五二○要馬英九下台
267 馬英九不顧台灣、迎合中國
269 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五十週年
韓國觀察
274 韓國外交動向的啟示
276 迎接韓國的挑戰
282 台韓之間的思索
291 韓國的學生運動
297 走出「一個中國」的迷惘── 台韓斷交的衝擊
299 異國的台灣經驗
中國政策
304 克服歷史悲運下的困境
306 建立以台灣為主體的大陸政策
309 立足於台灣的中國政策
治史起造台灣國:張炎憲全集 6 二二八
論 文
002 喚回歷史的記憶:八堵火車站事件的背景
──《悲情車站二二八》導讀、後記、再版序
012 二二八── 台灣史詮釋的原點
020 二二八民眾史觀的建立──《基隆雨港二二八》導讀、後記
031 台灣人抗爭精神史的重建:嘉義二二八事件的思考
──《嘉義北回二二八》導讀、後記
042 從平原到山區的最後抵抗──《嘉雲平野二二八》導讀
050 徘徊於抗爭與和平解決之間的悲劇
──《嘉義驛前二二八》導讀、後記
062 二二八女性史研究的新路──《台北南港二二八》導讀、後記
076 日本統治與國民黨統治的分水嶺:二二八的歷史轉折
──《台北都會二二八》導讀、後記
085 從體制內抗爭到獨立自主:二二八的文化遺產
──《淡水河域二二八》導讀、後記
093 二二八的歷史意涵── 鎮壓、反抗、扭曲與重建
116 《新竹風城二二八》── 導讀、後記、再版序
134 二二八事件研究詮釋的總檢討
145 王添灯:二二八的悲劇英雄──《王添灯紀念輯》導讀、後記
155 《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 前言、結論、再版序
176 二二八平反運動與其歷史意義
196 二二八事件及其平反運動
212 二二八事件真相調查的成果與障礙
227 行過死蔭的幽谷:張七郎家族的動人故事
──《花蓮鳳林二二八》導讀
序 文
244 走出更寬廣的遠景──《辛酸六十年》序
247 心中的期待──《二二八事件回憶集》序
249 史料與歷史真實──《二二八官方機密史料》序
252 面對二二八的心情──《噶瑪蘭二二八》代序
254 二二八女性家屬的心靈歷史──《悲情昇華:二二八美展》序
259 二二八研究的當代意義──《二二八事件研究論文集》序
261 《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緒論
266 《二二八事件辭典》序
269 台灣不可被出賣的警示
──《重譯校註被出賣的台灣》序
政論史論
278 勇敢面對歷史── 二二八紀念碑落成有感
281 「二二八事件」今後走向的省思
288 立院默哀 有助紓解民怨
290 二二八事件在台灣史上的意義
294 二二八的歷史重建
300 教科書應該呈現歷史的真實
── 對二二八事件編入教科書的看法
303 談二二八事件的研究報告
306 台灣近代國民意識形成的原點
309 抉擇與理念的堅持── 對二二八學術研討會有感
312 二二八在日本
316 二二八的再思考
318 悲情台灣── 莫讓二二八有再來的時候
323 對二二八賠償條例草案的看法
324 二二八事件與台灣歷史
345 凝視二二八 形塑新文化
347 忘記過去 敲響希望的鐘
349 道歉是傷痕癒合的開端
352 二二八的當代意義
354 《二二八事件研究論文集》的時代意義
356 尋回失落的記憶── 記雲嘉地區二二八事蹟
358 歷史意識與藝術創作
361 建立國家級二二八紀念館
363 二二八歷史意識與台灣文化
366 二二八事件的新意涵:國民意志與實踐
369 跨越族群的二二八
372 傷痕二二八
374 生命的尊嚴與價值── 女性觀點看制新憲、反併吞
376 二二八國家紀念館成立宗旨與意義
378 「二二八事件60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閉幕致詞
382 時代進步的刻印── 二二八責任歸屬報告的出現
384 歷史真相與社會正義── 追求二二八公義的意義
388 改寫台灣歷史的二二八事件
392 正義與自主的追求── 二二八60週年的意義
394 二二八事件的責任歸屬
413 歷史的信念── 真相追求.責任追究
419 二二八事件與人權
428 許願與祝福
430 從「花蓮鳳林二二八」說起── 台灣變動年代的縮影
434 二二八的精神力量
治史起造台灣國:張炎憲全集7 書評書序一
台灣史研究與學思關懷
002 《昭和特高彈壓史》書介
007 塩見俊二氏所見的戰後台灣
── 介紹《秘錄‧終戰直後の台灣:私の終戰日記》
011 評介《人民中国の誕生》
021 《日本の南洋史観》書介
026 《台灣島抗日秘史:日清‧日露戰間の隱された動亂》書介
032 評陳碧笙著《台灣地方史》
041 三田氏所藏《台灣古文書集》序
046 《台灣研究研討會五○回紀錄集》序
053 日本學者對台灣的觀察──《轉型期的台灣》序
056 變動年代的見證──《台灣史關係書目(1984-1988)》序
063 台灣風物四十年──《台灣風物分類索引》代序
066 編纂台灣研究工具書的重要性
──評介《台灣歷史年表.終戰篇(1945-1988)》
068 期待台灣歷史圖像的重建──《史鐸》台灣史專號序
072 台灣人的文化自覺運動──《台灣文化協會滄桑》序
075 這不是夢,這是理想的實踐──《創造台灣新文化》序
078 昔日台北,今日思維──《日落台北城》序
081 從1995年的學術研討會反省台灣歷史意識
088 教師的時代體驗──《台灣人教師的時代經驗》序
090 《前鋒》雜誌創刊號複刻序
098 台灣主體性的中國史研究──《認識中國史論文集》序
101 初版與複刻版的兩份心情
──《陋巷清士:王詩琅選集》複刻版序
103 邁向21世紀台灣的思考──《國家認同論文集》序
106 國家形成的歷史考察
──《邁向21世紀的台灣民族與國家論文集》序
109 當部落遇到國家──《風港營所雜記》序
111 昔日與今日──《台灣政治運動史》再版
113 維新時代的思想舵手
──《明治維新的濫殤:被遺忘的哲人西周評介》序
116 回憶兒時 想起台灣──《台灣小學世紀風華》推薦序
118 《台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序
120 台灣人建國的力量源頭──《孕育台灣人文意識:50好書》序
122 有偉大的國民 才有偉大的總統──《走過權力的巔峰》序
126 反思歷史、展望未來──《台灣1950~60年代的歷史省思》序
128 建國聲響:美國台灣獨立運動的開端
──《青春‧逐夢‧台灣國系列:掖種》序
139 揭穿百年真相──《揭穿中華民國百年真相》序
146 有信心的民族才有自己的歷史觀──《台灣人應有的歷史觀》序
148 建立台灣國家立場的台日關係
──《許世楷與台灣認同外交》編序
158 面對歷史 展現台灣人意志
──《台灣地位與中華民國體制》序
162 海外台灣人的覺醒與追尋
──《青春‧逐夢‧台灣國系列6:釘根》序
169 傾聽政治受難者的生命經驗──《停格的情書》序言
政治案件
172 歷史‧血淚‧反省──《武漢大旅社》序
174 不同情境 不同感受──《鹿窟事件調查研究》後記
177 貼近庶民的感受──《寒村的哭泣:鹿窟事件》
180 疼惜的心情──《風中的哭泣:五○年代新竹政治案件》後記
182 《雷震案史料彙編》叢書序言
186 六○年代的獨立運動
──《全國青年團結促進會事件訪談錄》序文
189 時代與生命的見證──《叛逆的天空:黃華昌回憶錄》序
191 恐怖年代的歷史見證──《回憶:見證白色恐怖》序
195 台灣人堅持ê身影──《我按呢行過變動的時代》序
201 不撓的台灣魂
──《2328:陳鵬雲的台灣白色恐怖回憶錄》推薦序
203 免於恐懼的自由──《戰後台灣政治案件史料彙編》總序
213 《戰後台灣政治案件:林日高案史料彙編》後記
216 政治受難者的追尋和呼籲──《再說白色恐怖》序
219 到底我是誰?──《紗帽山‧壁》推薦序
221 台灣獨立之道──《支持台灣人》序
222 白色恐怖與轉型正義
──《戒嚴時期白色恐怖與轉型正義論文集》導言
台灣當代社會運動與民主發展
238 奮鬥不懈的友人──《福爾摩莎情結》序
242 走過四十五年的歲月
── 四七社議論集《覺醒與再生》、《改造與重建》序
245 台灣人抗爭史的詮釋
──《台灣民變的轉型:歷史宿命與超越》序
247 台灣民主運動的特色
──《戰後台灣民主運動史料彙編》叢書緒論
256 《人權理論與歷史論文集》序
258 揭開美援台灣的歷史真相──《保衛大台灣的美援》序
260 民主的追求與落實
──《二十世紀台灣民主發展:第七屆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序
263 青春.逐夢.台灣國
──《自覺與認同:1950~1990年海外台灣人運動專輯》序
269 台獨發展的新視野──《台灣獨立運動史》序
271 見證關鍵年代的「台灣之音」
──《見證關鍵時刻‧高雄事件》序
275 台灣社會運動的特色──《台灣環保運動史料彙編2》序言
278 黨國與自我的設限──《馬經:你想像不到的馬英九》推薦序
281 民主的崛起
──《民主崛起:1980年代台灣民主化運動訪談錄》序
292 恐怖年代的動人故事:跨國的人權救援
──《梅心怡Lynn Miles人權相關書信集》序
295 一家人做伙來打拼── 追求台灣建國的感人故事
305 雷震手稿的當代意義──《我的母親續篇:雷震回憶錄》序
310 人權救援的動人事蹟
──《一粒麥籽落土:台灣人權協會與我》序
314 烙印在時代的悲痛
──《白色烙印:1949~2009人權影像》序
316 民主人權與政治犯救援
──《梅心怡Lynn Miles人權相關書信集2》序
320 民主‧人權‧美麗島──《美麗島》雜誌創刊30週年復刻紀念
322 美麗島事件的歷史意義與未竟之業
──《美麗島事件30週年研究論文集》序
328 台灣邁向民主自由的助力
──《梅心怡Lynn Miles人權相關書信集3》序
331 認識國共兩黨必讀之書
──《1949大流亡:美國外交檔案密錄》推薦序
334 國防外交與國家主權──「綠色執政實錄」第一、二冊編序
343 捍衛台灣國家主權的攻勢外交
──「綠色執政實錄」第三冊編序
356 面對歷史,走出被擺布的命運──《列入紀錄》推薦序
359 《鐵籠裡的秘密》推薦序
治史起造台灣國:張炎憲全集8 書評書序二
人物與思潮
002 移民、邊陲社會的思索
──《霧峰林家:台灣拓荒之家1729-1895》解說
009 試論王詩琅先生──《陋巷清士:王詩琅選集》編後語
015 執著的傻勁── 莊永明先生
016 氣象與歷史的結合──《台灣風雨歲月》序
019 台灣人的心 台灣人的事
──《台灣勸世嘉言:台灣諺語淺釋(九)》序
021 台灣文化主體性的建立──《文化游擊兵》序
023 台灣風物中村孝志專輯──《台灣風物》44卷2期卷頭語
025 身處台、中、日三角矛盾情結──《陳逸松回憶錄》書評
027 《漳和敦本堂林家文書》序
030 跨越時空的心靈交流──《台灣踏查日記》序
032 《台灣人的醜陋面》台灣版序
035 台灣會被出賣嗎?── 讀柯喬治《被出賣的台灣》
037 廖文毅、台灣共和國與島內活動
──《台灣獨立運動的先聲:台灣共和國》總論、後記
054 歷史的見證‧經驗的傳承──《台北人物誌》總序
057 政權變動中 綻開民主花朵──《台北人物誌‧政治類》序
060 充滿人文關懷的多元社會──《台北人物誌‧社會文化類》序
063 蔡培火的追求與失落──《蔡培火全集》導論、編輯手記
080 醫生與台灣社會──《福爾摩沙的聽診器》序
084 吳三連及其時代──《吳三連全集》導讀
101 二十世紀台灣歷史的推動者
──《20世紀台灣歷史與人物》序
105 台灣人精神的守護者
108 詩人氣質的歷史學者──《楊雲萍藏台灣古文書》序
112 影像‧記憶‧楊肇嘉──《楊肇嘉留真集》導論
132 民主的理想與實踐──《李登輝先生與台灣民主化》序
134 變動年代的見證──《見證台灣:蔣經國總統與我》序
139 《澄懷觀道:陳奇祿先生訪談錄》序
142 灑落在台灣土地上的浪漫與理想
──《勇者的身影:江鵬堅先生行誼訪談錄》序言
145 台灣知識人的傲骨與追尋──《鄭欽仁先生訪談錄》序
148 影像‧台灣‧李登輝──《李登輝總統照片集》序
152 台灣人奮鬥的典範──《廖欽福回憶錄》序
154 青春的印記
──《楝花盛開時的回憶:日治時期畢業紀念冊展圖錄》序
156 歷史工作者的精神──《紅毛土技術史在台灣》序
158 生命中的台灣記憶
──《杜聰明與我:杜淑純女士訪談錄》序
161 跨越兩個時代的傳統士紳──《林維朝詩文集》序
163 延平‧朱昭陽與台灣人大學
──《不滅的暗夜螢光:承先啟後六十年的延平學院奮鬥史》序
168 高玉樹在台灣民主運動中的地位──《高玉樹回憶錄》序
172 楊青矗的家國書寫與堅持─《楊青矗與美麗島事件》序
175 《梁華璜教授台灣史論文集》序
178 跨越時代的見證──《吳新榮日記全集》序
181 內心世界的真情──《楊基振日記》序
184 永不褪色的台灣情──《郭雨新先生照片暨史料集》序
188 狂飆年代的知識分子──《100行動聯盟與言論自由》導論
200 帶著微笑的勇者──《台灣自救宣言:謝聰敏先生訪談錄》序
203 郭雨新在民主運動中的地位──《郭雨新先生行誼訪談錄》序
206 思想、信仰與實踐──《李登輝總統訪談錄》序
210 建立台灣的學術傳承──《學海悠遊:劉枝萬先生訪談錄》序
213 台灣紳士的生活意境──《固園黃家:黃天橫先生訪談錄》序
216 《台灣政治家:李登輝》序
219 曾永賢的追尋與抉擇
──《從左到右六十年:曾永賢先生訪談錄》序
224 與時代競爭的典範
──《一個醫師的時代見證:施純仁回憶錄》推薦序
228 扁案在歷史上的意義──《司法正義與人權:從扁案談起》序
232 台灣獨立建國運動的典範──黃昭堂
──《建國舵手黃昭堂》導言、後記
244 建立台日新關係──《羅福全與台日外交》編序
256 追尋林木順的革命足跡──《林木順與台灣共產黨的創立》序
259 張秀哲書寫本書的心境──《「勿忘台灣」落花夢》推薦序
263 致力學術與社會改造的學者──《我的學思歷程》序
266 女兒與父親的心靈對話
──《美的極致:阮美姝一生與228平反實錄》推薦序
269 為台籍老兵討回公道──《征途:被遺忘的台籍國軍軍團》序
272 關不住的春天──《送進黑牢的愛心餐:阿扁總統送餐日記》序
275 苦難真情的對話
──《穿透黑暗的天光:與阿扁總統的書信往來》序
土地與文化
278 評介《日本近代史研究》
279 庶民的歷史觀與台灣人的願望
── 讀《台灣四百年庶民史》有感
282 回想起祖母的生活世界──《清代台灣婦女的生活》序
284 《宜蘭古文書》第一輯序
286 《凱達格蘭族文獻彙編》編審委員序
289 「宜蘭縣史系列」總序
293 人物出土與歷史重建──「北縣歷史與人物叢書」系列總序
301 土地改革與地主沈默抗議
──《衝擊年代的經驗:台北縣地主與土地改革》導論
311 台灣經驗的主體意識
──《台灣經驗的開端:台灣電力株式會社發展史》序
314 《台語四用漢字字源》序
318 台北縣的再發現:台北縣地方誌的特色
──《台北州街庄志彙編》序
322 看著台語文學e花蕊dor感動──《雞啼》序
329 對莊永明《台灣百人傳》的感言
331 評《台灣史100件大事》
333 《笨港古文書選輯》序
336 從醫學到台灣國家建構的追尋
──《媒體再現與當代台灣民族認同形構的公共論述分析》序
338 《水沙連埔社古文書選輯》序
341 直觀書法的追求
343 地方文史重建的堅持
──《跨時代的台灣貨殖家:黃南球先生年譜(1840-1919)》序
345 台灣史的紮根工作──《員山百年人物》序
347 《台灣重要歷史文件選編:1895-1945》序
349 迷人的台語演講
──《學生台語演講稿文集》序
351 《前進婆羅洲:台籍戰俘監視員》序
354 培育台灣人才的搖籃
──《台籍菁英的搖籃:台中一中》序
356 生活變遷史的重現──《台灣西方文明初體驗》推薦序
358 鄉情.親情.中埔情──《咱的故鄉:中埔》序
360 戰爭經驗與歷史定位
──《烽火歲月:台灣人的戰時經驗》序
362 鄉土重建的理想
──《畫中有話:泰山地區老照片專輯》序
364 自我追尋的堅持
365 《簡明台灣史》序
367 布袋戲與台灣文化──《台灣布袋戲發展史》推薦序
370 與文學家的心靈對談
──《面對作家:台灣文學家訪談錄》序
372 終生學習的實踐者──《台日樟腦政策史的研究》序
374 樂音傳遍南台灣──《清聲琴韻:典藏善友樂團》序
376 追求尊嚴與平等──《台灣原住民族運動史料彙編》序
380 找回本土語言的自信心
──《台語文運動訪談暨史料彙編》序
385 因喜愛台灣文物而結緣──《李景暘藏台灣古文書》序
387 期待大河小說的出現
──《土匪窟的故事:新店獅仔頭山的歷史與藝文》序
389 綻放生命的樂章
──《莿帕中的百合花:林高雪貞女士口述實錄》序
391 茶葉史料的價值與意涵
──《日治時代茶商公會業務成績報告書(1917-1944)》序
394 凝聚鄉土感情與願景──《冬山鄉耆老座談實錄》序
396 浪漫的人 浪漫的事──《媒合也可以找到真愛》序
399 國家藍圖的建構與實踐
──《台灣的品格:進步國民的素養與智識》序
401 豐富歷史的內涵──《北回歸線上的北客》序
403 尋回歷史的記憶──《第六海軍燃料廠探索》序
405 尊嚴的建立與追尋──《做個有尊嚴的台灣人》序
407 時代感與美感的結合
──《日治時期(1895-1945)繪葉書:台灣風景明信片.花蓮港廳.台東廳卷》序
409 柔情‧信仰與力量的結合
──《台灣神信仰:大愛的修行》
治史起造台灣國:張炎憲全集9人物與時代
留日時期政論 (1975-1983)
002 日本參議院選舉的分析
007 日參議院選後探討
013 美國人的日本觀
017 日本赤軍劫機事件
020 福田內閣改組的意義
024 戰後日本新生一代
029 1980年代的挑戰── 日本人對國際局勢的探討
034 談日圓升值問題
038 左翼分子攪和之下 成田機場歷盡災難
041 日本天皇生日雜感
044 陽光何價──「日照權」問題在東京
047 日蘇領土糾紛錯綜複雜
051 三權分立的神聖性
054 移民者的悲歡── 看越南華僑與巴西日僑的截然不同處境
058 吉田茂── 戰後復興日本的功臣
062 大平新閣與未來政潮
066 外人非法滯留東瀛日增
068 從日本看中美斷交
071 從日本看越棉戰爭── 中共蘇俄的代理戰爭
075 日本「天皇年號法律化」論爭
079 泱泱大國炎黃子孫 何需冒用外國護照
082 談日本的電視節目
086 南太平洋的新動向
091 蘇俄太平洋軍事力量的擴張
095 《陳若曦作品集》日譯本出版了
099 美日經濟爭執暫難平息
102 日本對美蘇第二次限武的看法
105 日對難民處置方式引起歐美各國非議
109 日據時代的台灣風物── 介紹一本日本出版的《台灣》畫集
112 日本眾院選舉之分析── 自民黨失敗的檢討
115 從日本看韓國政局
121 由大平組閣看日本的政黨政治
127 日本自民黨顯老大跡象 三在野黨籌思取而代之
131 從「蘇俄威脅論」看日本軍事外交
135 從「春鬥」看日本的勞工運動
141 大平吃癟眾院跟著倒楣 總選日近細話東瀛政治
145 戰後卅五年的日本
153 日本的改憲論和護憲論
158 從日本看金大中事件
163 金大中事件與韓國民主化運動
171 日本防衛爭議與東北亞軍事情勢
182 日本所見有關台灣婦女的賣春問題
186 道義的控訴,無情的判決── 台灣人原日本兵的補償請求
194 空想的民族主義是沒用的
台灣研究先驅
198 孜孜不倦的學者── 曹永和先生
207 陋巷清士── 王詩琅(1908-1984)
214 台灣民俗學的奠基者── 劉枝萬先生
219 台灣資料的看護者── 追懷劉金狗先生
223 伊能嘉矩的台灣田野調查日記
233 楊雲萍教授的詩情與歷史── 《南明研究與台灣文化》編後語
236 懷念中村孝志先生
239 永遠的友誼與思念── 追憶石田浩先生
242 賀王世慶先生八十大壽
244 王世慶先生生平事略
247 追憶台灣史研究先驅者王世慶先生
政治人物
250 浪漫之情與財經之才── 陳逢源(1893-1982)
258 至死不渝的台灣人── 王育德先生
262 台灣民眾黨的創立者── 蔣渭水(1891-1931)
275 語言學家兼政治運動家── 王育德(1924-1985)
285 社會民主主義者── 連溫卿(1895-1957)
294 浪漫的建國情懷── 鄭自財與四二四
297 懷念陳子聰兄
301 黃旺成的轉折── 從社會參與到纂寫歷史
321 信仰與堅持── 李登輝總統獲頒榮譽博士賀辭
324 雷震與自由人權
326 郭雨新先生百年冥誕紀念座談會
330 「我是鄭南榕,我主張台灣獨立」── 談鄭南榕的「死」與「生」
332 陳水扁在台灣史上的地位
334 詹益樺自焚二十週年
336 追思廖史豪先生
338 那風雲變革的年代── 追思陳少廷先生
340 追思黃昭堂主席
343 甘地的人格、思想和提出的鬥爭
白色恐怖受難者
352 永恆的追憶── 悼許明薰先生
355 為台灣人的尊嚴而戰── 追思許昭榮先生
358 意志與堅持── 追思陳英泰先生
359 追求平反的堅持── 悼念陳紹英先生
361 懷念永不屈服的歐陽文先生
363 時代見證者的凋零── 追思盧兆麟先生
365 追憶丁韻仙女士
名人錄
368 人道主義的胸懷── 施乾與愛愛寮
374 英年早逝的畫界奇才── 陳植棋(1906-1932)
379 開台第一位進士鄭用錫
385 張昭鼎教授的深夜電話
387 築夢的人
390 為藝術生、為公義死的畫家陳澄波
393 張深切的對日觀
395 愛與堅持── 悼念徐先堯夫人
自畫像
398 返台兩年── 兼談台灣史的研究方向
402 台灣史與我
405 斷裂與新生
408 八掌溪與童年回憶
410 追憶先師田中正俊
412 做一個恢宏大志的台灣人
414 做一個有尊嚴的台灣人
416 我的父親
418 我曾經
感時抒懷
420 南台灣遊記
424 問題就在自己的身邊
426 中秋雜感
427 記森林公園之遊
430 遺忘的青春
432 遺忘與被遺忘
434 烏鴉又在叫
436 與康寧祥兩次見面感想
438 又是杏葉飛落時
441 你的名字刻在永恒
443 台灣,我生命的源泉
446 無 題
448 入境隨俗
453 梨園散情
454 短評三則
458 幻象下的對比
461 獨立自主和自由開放
463 純 真
464 我們這一代沒有悲觀的權利
465 留學雜感:私のみた日本
471 在異國
472 孩子,如果你漸漸長大了
474 買書的心情
476 2001年首次登上玉山
477 保守改革
478 歷史到底是什麼
479 希望的花蕊
480 歷史書寫
481 行過的路
482 六十歲感言
483 春 陽
484 山路上── 國史館感言
485 今天仍然活著
486 永遠的戀人
487 六十年的風物
488 訪達蘭莎拉
489 芳瑜婚禮請柬
490 芳瑜婚禮致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