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灣史料研究 第8期》 1996年8月 出版 |
接下來本期的編務,甚為惶恐;從前我說過一句話:「寧願寫一本書,不願做一場演講。」,而今我要易言講:「寧願做一場演講,不要去編一期雜誌。」,但是該承擔的,是「躲」不掉的。
本期以「台灣影像史」做為專題,當然是因自己從事台灣史研究,對「影像」資料特別有興趣和重視,以「圖」佐實,有直接、親切和實在的感覺,因為無論是攝影,、繪圖、漫畫,「形像」的掌握和呈現,不僅在紀錄歷史也在解讀歷史;況且「形像」給人的感覺是「一看就懂」!
近年來,出土的影像愈來愈多,各地「文史工作室」或縣市文化中心無不盡力在收蒐老照片,不僅讓舊情綿綿的街市、人物重新顯影,也增補了歷史文字記載的 不足。然而,「台灣影像史」還沒有成為一門「顯學」,畢竟研究的文章不多,而且能做「專題」的探討,還是有限,本專題的製作,當然也是拋磚引玉,希望將來 有更多相關「影像」的研究著作出書,讓「影像學」也成為「台灣學」的重要「題目」。
名電影導演黃明川是少數著手對早期「台灣攝影史」收蒐資料的人,十幾年前,旅美的他即加以專注,這是很難得的。百年前乙未戰役的影像,近年來才發現有 不少的照片存世,從這些影像判讀日軍犯台史料,當然是最可靠不過了。日治時代的台灣原住民「寫真」,和台灣紀錄片則都是日本人留下的「不朽」成績,我們可 以否定他們在「政績」上的別有用心,但是不能不肯定他們在「研究台灣」上的特別專心。
1930年代,日本人留有幾十幅的台灣鳥瞰圖和萬餘張的台灣風景明信片,後者已經有人結集成書,而前者因傳世數量不多,較少有人提及,這些遊蹤地圖, 不僅畫出了台灣的好山好水,也將都會的景像、街市的分佈表達得近乎「寫實」,然而當年繪裝這些「鳥瞰圖」的畫家,六十年來卻名不見經傳,還好吉田初三郎在 近年來為日本捧為「昭和時代的廣重」,其人其事始被提及,只可惜我們仍無從知道當年他是如何「鳥瞰」台灣灣作畫,留下多幅的遊蹤地圖,至於另一位鳥瞰圖的 畫家金子常光,其生平資料,希望也能夠儘早出土!
台灣漫畫的歷史,由於「大料」向不為官方圖書館收藏,因之「治理」自然困難;日治時代,許丙丁、陳炳煌(雞籠生)的漫畫,實在值得研究;「台灣歷史的漫畫寫真」如能補填這些資料,必將更為完備。
人物介紹,由台大醫院牙科韓良俊教授編譯矢內原忠雄年表及相關著作目錄,矢內原是台灣民族運動的支持者,韓家二代人都十分欽佩這位「台灣人的友人」的 人格和學術成就。今後,我們也希望能有一系列如八田與一、金關丈夫、立石鐵臣等對台灣貢獻了他們的歲月和心力的人年表的編製。
其他專欄,不及一一介紹。本期付梓前適逢年假,本人家庭又遭變故,引導我對鄉土盡心盡力的母親在九十大壽前驟然辭世,在「欲語難言」中無章法寫下這篇編後感言,如有所「失筆」,謹請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