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2‧3‧4》:
《回憶2:由小牢改坐大牢》
《回憶3:開啟白色恐怖平反之門》
《回憶4:到達不了的平反之路》

陳英泰 著
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出版
2017年12月出版
訂價:全套1,200元(不分售)



簡介 回憶2目次回憶3目次回憶4目次別冊目次
戴寶村序 薛化元序曾建元序吳聲潤序蔡焜霖序作者自序
曹欽榮導讀後記別冊〈楔子

閱讀白恐 走向免恐

戴寶村
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秘書長

   1949年中國國民黨政府敗退到台灣後,面臨共產中國的威脅與來自台灣內部的反抗,居於維持其虛幻法統及鞏固統治,實行長達三十八年的戒嚴體制,藉著懲治叛亂條例、刑法一百條、檢肅匪諜條例等惡法,作為對付可能的反抗者,在此獨裁統治嚴密控制之下,1949至1992年之間所謂的白色恐怖期間,共有約一萬件左右政治案件,受難人數在15,000到20,000之間,有1,061人遭受死刑,其他有重者之無期徒刑,到輕者之保護管束或感化教育,他們的生命自由財產尊嚴受到摧折,甚至影響整個家庭親人,台灣人長期生活在「白頭殼仔」的陰影,是戰後台灣社會的集體創傷。
  多年來有關白色恐怖案件的相關檔案文獻,在威權體制時代不是被隱匿就是被刻意銷毀,受難者也常被視為(或自認為)紅色瘟疫而少提起,1980年代後期才開始有學者進行調查研究,受難者也組織各種團體要求伸張正義平反冤屈,直到1998年底「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成立,2011年成立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才有比較正式的處理,之後持續有各種研究報告著作完成,還有一些受難者的自傳、回憶錄、口訪記錄等陸續問世,眾多政治受難者的經歷得以公諸於世,個人的生命記憶才公眾化為台灣人的歷史。
  在這些政治受難者的生命書寫當中,陳英泰先生(1928-2010)是一特別的例子,在十二年的牢獄災厄後,他重新開展晚遲的人生與職涯,他勤於敘事書寫,2005年完成《回憶,見證白色恐怖》(上、下冊),2009年完成《再說白色恐怖》,總篇幅近百萬字,並且已持續第二、三、四冊回憶錄的書寫,奈何在2010年1月19日突然過世,他遺留甚多遺稿和圖像,經過家屬尤其是女兒峋蘋女士的努力,終於在七年後得以整理完成出版,形同他另一次的再生。
  陳英泰先生《回憶2:由小牢改坐大牢》主要內容包括他出獄後的生活及工作,探訪各地難友等,文中看到他晚遲於常人開展的職涯,為商貿事務各地奔波,乃至遠赴海外各地,曲折中也有其壯闊面。《回憶3:開啟白色恐怖平反之門》、《回憶4:到達不了的平反之路》是他參與政治受難者組織,爭取受難補償、設立紀念場所遺址、追求轉型正義等公義事務,其中更記述超過八百個難友的人事與互動,展現他不因政治劫難而退縮封閉,這些紀錄提供多面向的資料,不只串聯了受難者的網絡資訊,也是了解那段歷史的線索。
  本書文稿和圖像的收集整理極為繁瑣耗時,又因陳英泰先生已別世,求證考訂更加困難,出版雖獲得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的支持,但編印過程中作者家屬、基金會工作人員、編輯出版人員三方竭思盡力協調合作,終得以編印此鉅著,完成陳英泰先生的遺願。
  陳英泰先生《回憶2•3•4》標題從「由小牢改坐大牢」,點出了政治受難者出獄後的困頓,到「開啟白色恐怖平反之門」代表時局的轉變受難者冤屈終雪,但在「到達不了的平反之路」好像感覺轉型正義落入困境,他過世前的這種氛圍吾人可感同身受,但現今轉型正義已是公共議題也是本土執政黨的必要承擔,人權民主自由已日漸成為台灣社會的普世價值,過去白色恐怖的記憶,應作為鞏固人權民主自由的原動力。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秉持建立台灣主體史觀的立場,落實「你的故事咱的歷史」的作為,出版陳英泰回憶錄專書正是彰顯為台灣人留史的宗旨,書成之際特撰序以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