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_03_01
《吳三連回憶錄》

吳三連口述、吳豐山撰記
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出版
1991年12月出版
訂價:250元


  民國六十六年初春,吳三連先生決定要把他的一生經歷留下記錄,指示我,在他口述的時候幫他錄音和筆記,並且負責其後全部撰寫和出版工作。
  依據我在筆記本上的記錄,錄音分成兩個階段完成。第一階段從民國六十六年四月二十八日開始,止於民國六十七年七月十三日。第二階段是隔了七年之後的民國七十四年三月八日開始,止於同年九月二十七日。
  錄音工作是每個禮拜的禮拜四下午,在三老石牌邸宅二樓起居室,通常進行兩個小時。有時候因為三老太忙或我臨時有事,中斷一兩個禮拜。兩階段錄音為什麼相隔七年之久,三老沒有說明,我也不曾問過。
  為了進行錄音,三老會在事前做些準備工作,俾使條理井然;但是,三老一直都說得非常簡要,謙和的涵養也使他對事實真相的陳述,做了許多保留。

  我與三老同鄉,而且幫他辦報,也與他一樣在台南縣參加選舉,這些相同點對錄音和筆記工作的暢順頗有幫助。可是,三老與我相差四十五歲,他的道德文章功業,遠非晚輩所能企及,這個巨大差距對後來回憶錄的完善整理一定造成某種程度的阻隔。
  大約在民國七十五年的時候,中央研究院口述歷史小組曾經希望出版三老的一生經歷,我認為專家做事應會比較牢靠,乃請示三老。三老仍然希望我獨力完成,出版後再送往中央研究院參考。
  坦白說,我多樣性的工作負荷,在民國七十年十二月接任自立晚報社長後,已經滿載,所以在三老於民國七十四年九月完成口述後,我的整理工作並未有效開始。一直到民國七十八年初,協助辦完三老的喪事後,才選擇沒有宴會喝酒的夜晚,在看完報社傳到家裡的相關稿件後的下半夜,快馬加鞭,一直到民國八十年三月下旬,才終於完成全部撰寫工作。

  依我觀察,三老在民國六十六年以前,不曾準備要寫回憶錄,因此,他沒有刻意留下什麼與回憶錄相關的文件。三老溫柔敦厚,但大而化之,他沒能說明白大部份事情的細節;三老同時虛懷若谷,因此對他所成就的許多事情一向淡然處之。
  我的撰寫工作必須忠於原口述,除此之外我必須另外下工夫。這本回憶錄的分篇分章,完全依我個人的主見。時空背景主要由我填充。之所以加入了大量的附錄,特別是幾篇三老相關事業的文字,目的是希望讀這本回憶錄的人,對於三老的全貌能夠得到比較完整的瞭解,不要因為三老的謙卑而做了不正確的估量。
  我之所以寫這篇補述,放在回憶錄的最後面,也同樣是希望讓這本回憶錄比較完整;因為三老完成口述工作後,並未退休;他仍然每天辛勤地工作,一直到民國七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去世為止。 

  我是一個報人,在專業訓練下,我不會迷信英雄。我們習慣於追求真相,判別是非,分清楚什麼人、事有價值,什麼人、事沒價值。可是即使以這種最嚴苛的標準,並且排除上司部屬的關係,我仍然必須說,三老九十年的人生,世人無法挑剔。
  一、做為一個政治人物,三老言行一貫,民族的骨氣始終硬朗。他抗日的候,毫不妥協;做官的時候犧牲奉獻、兩袖清風;做民意代表的時候,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即使退出政治第一線之後,也絲毫不曾改變操持。他認為政治應該只有有一個目的,就是為老百姓謀求福祉,他厭惡迫害和欺詐。一直到他離開人世的前一刻,他沒有停止過做為一個政治人物對國家社會的關愛。
  二、做為一個企業界的領袖,三老執簡馭繁,舉重若輕。他參與工商,卻不曾孳孳為利。他從來不曾是資本家,他自我定位為公司裡勞資雙方的家長,一貫倡行勞資和諧。他不允許與他有關的公司違法亂紀,影響所及,整個企業集團,只知殷實,不敢貪圖非法暴利。做為企業領袖,他連結了私人企業與國家總體經濟,總是讓國家利益擺在前面,私人企業利益跟在後頭。
  三、做為一個文化人,三老坦蕩蕩毫無出醜之處。他辦的報紙長期堅持客觀公正的立場,他不允許他的報紙做違背良心的事,說違背良心的話。他辦的學校,沒有董監事會向學校拿錢,相反地,學校從創立的第一天開始,不可停止建設。他的文藝獎金,不允許任何政治干擾,所有得獎的人都只因為他們的成就值得肯定。
  四、至於做為一個人,三老更是達到了尋常人不可企及的境界。三老抱持服務的人生觀,服務一生,奉獻一生。三老生於基督教家庭,平日不重視宗教儀式,可是,他的言行所表現的謙和友愛和平信義,與最虔誠的教徒沒有兩樣。三老輕物慾,認為金錢的價值在於使用在正途,世間受過他協助的人不計其數。他是家庭中的好丈夫、好父親、好祖父,是公司裡人人愛戴的大家長,是社會上大家敬重的朋友和長輩,是國家的大國民。
  晚年三老,望重朝野,一言九鼎。登門造訪的,上自國家元首、下至尋常百姓,三老同等接待,言語不多,言必由衷;一個台南縣貧寒出身的農家子弟,人生的境界到達這個地步,足可令人嘆為觀止。

  民國七十二年,吳夫人去世(附錄十四);夫妻情深,一旦永別,三老哀痛逾恆,生活步調大受影響。
  民國七十五年,三老在大熱天幾次出入監獄和醫院,照顧政治受難人和他們的家屬,由於勞累過度,不幸中風。中風之後的三老,仍然相信自己有朝一日可以恢復健康,於是大幅刪減了工作的負荷,開始每天的復健工作。中正紀念堂、在新生公園或者頂北投吳氏宗祠,三老每天下午選擇一處準時出現。通常是他最疼愛的女兒,陪他一步一步地走過幾百個夕陽西下的傍晚。八十八、九歲的老人,堅毅地在落日餘暉中邁出一個個步伐的那幅景象,令人動容!
  民國七十七年十月下旬,三老感冒,本來以為小事,三天後入台大醫院時發現已轉為肺炎,從此昏迷,留在加護病房,一直到十二月二十九日心臟衰竭離開人世。  

  三老病逝消息傳出,朝野同感悲悼。各大報都刊出專文,同聲懷念,同聲推崇。一月十七日在台北市立殯儀館,數千人以無限哀痛的心情,祭拜這位為國家民族奉獻一生的長者。李登輝總統親臨行禮,並頒褒揚令。黃少谷、林洋港、張寶樹、李國鼎四位大員先於十五日遺體火化前在靈柩上覆蓋國旗,對故人高潔的一生做了崇高的禮敬。一月十八日,三老骨灰奉厝故里淳吉墓園。奉厝前,台南縣各界數千人齊集天仁工商禮堂,對這位傑出的台南鄉親表達了深沉懷念。  

  由於撰寫這本回憶錄,在過去兩年多的許多個深夜,當夜闌人靜時,獨自一人重聽三老口述錄音,便自然不色要陪同三老從十九心紀末再走過一趟。在歷史的時光隧道中,我彷彿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日本、在殖民地台灣、在天津,在光復初期乃至四、五、六、七十年代在台北的三老的音容笑貌。一個南台灣鄉下赤貧人家的子弟,憑著一股堅忍的毅力,抱持服務的人生觀和壯闊的世界觀,自我成就為一代人豪的整個過程,令筆者常常擲筆低迴,久久不能自己!
  我相信江山代有才人出,但是,我不相信滾滾濁世會再出現這般高潔的人格典型。  

  不可以漏失的,我必須在這裡對協助完成這本回憶錄出版工作的所有長輩和朋友表示感謝,他們是:
  協助將錄音帶轉成初期文字的洪樹旺先生和夫人。
  協助找尋背景資料的林文義先生。
  協助製作「吳三連先生年表」的向陽先生。
  協助校訂的吳尊賢先生、沈邦頎先生、趙富鎰先生以及三老的六位子女。
  協助校對的韓菁珊小姐。
  協助製作封面的李男先生。
  協助提供照片的自立報系資料室、日本每日新聞社、楊蘭洲先生、周景祥先生以及三老邸宅書房。
  還有,自立報系出版部魏淑貞總編輯和全體編輯同仁。
  我相信,三老如果地下有知,也會同樣感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