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的野生思考

作者:翁佳音、鄭碩
主編:何義麟
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出版
2025年8月 出版
訂價:680元



簡介目次戴寶村序詹素娟序導言編輯說明  

編輯說明

文/鄭碩
(八卦山頭山仔腳人、作者)

  翁佳音老師自2014年起在其Facebook頁面發布「地名的野生思考」系列貼文,至今(2025年7月)已有210篇。由於發布時間橫跨十年、主題廣泛龐雜,且當初是以貼文形式發布,與專書篇章形式不合。為此,本書共同作者鄭碩將前述210篇貼文與其他有關者重新改寫為104篇短文,並依據主題分門別類為五大主題,依序是:「多語臺灣」、「漢字迷障」、「海洋故事」、「歷史場景」與「解讀鋩角」,以期讓讀者更容易將各篇短文的內容關連起來,五大主題內涵簡介如下:

  • 多語臺灣:表現出臺灣地名中語言多樣的篇章,主題包括原住民諸語地名、臺語地名、客語地名、荷蘭語地名、西班牙語地名、地名轉譯與混種地名等等。
  • 漢字迷障:與漢字造成地名解讀問題有關的篇章,主題包括望文生義、字音字形對照、被遺忘的字義、地名轉訛等等。
  • 海洋故事:與群島、海洋有關的篇章。
  • 歷史場景:從地名切入,呈現出特定歷史場景的篇章,主題包括自然地景、物產等等。
  • 解讀鋩角:聚焦於解讀「鋩角」(mê-kak)的篇章,主題包括地圖解讀、文獻解讀等等。

  為了讓本書更加易讀、內容更加豐富,編輯過程中又添加了以下內容:其一,是與原文相關的補充資料,即本書內文中以「」符號開
始的段落。內容包括與原文有關的史料、地名、研究、新聞或其他相關資訊,以及對原文脈絡的補充。補充資料的地名清單資料來源,大部分來自內政部「地名資訊服務網」、少部分來自臺灣歷史數位圖書館(THDL)。地名清單的編寫方法是「地名(所在行政區劃)」,為求簡潔,省略了區劃單位,例如「牛尿港(雲林口湖成龍)」,指的是「牛尿港」在雲林縣口湖鄉成龍村。其二,則是可與內文相互對照的附圖與新繪主題地圖。本書附圖中,未另外註明出處的歷史地圖,皆由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提供,感謝中心的協助。另外,這些地圖都可以在「臺灣百年歷史地圖」服務中找到。未能取得授權的附圖,本書以QR CODE的方式呈現,讀者可以自行透過網路瀏覽該圖。
  為求不偏離翁佳音老師貼文原作,重編後的文字仍保留了不少較為獨特的措辭與表述風格,本書提及的語言眾多,非漢文的詞彙,文中
會說明是什麼語言。出自史料的荷蘭文、西班牙文詞彙,其拼寫方式可能與當代標準化拼法不同,還請讀者留意。本書的臺語拼音採白話字
(POJ)、客語拼音則採教育部「客家語拼音方案」。
  原貼文與本書篇章的對照清單、本書圖片清單,請見書末附錄。兩者都附上了連結,供讀者進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