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_14_02a02_14_03a02_14_01
《面對作家:台灣文學家訪談錄》1 [電子書]
《面對作家:台灣文學家訪談錄》2 [電子書]
《面對作家:台灣文學家訪談錄》3 [電子書]

莊紫蓉 著
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出版
2007年4月出版
訂價:第1冊 400元、第2冊 400元、第3冊 400元

紅了櫻桃 綠了芭蕉

文/李魁賢

  主修歷史、教國文、設置台灣文學教育網站,具有如此背景的莊紫蓉女士,誠然是從事台灣文 學家訪談錄最適當的不二人選。而她對這個工作又甚具興趣。九年之間孜孜矻矻,訪問了二十四位作家,做了詳盡的紀錄,共得四十餘萬字,真是洋洋大觀,今由吳 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分三冊出版,提供了研究台灣文學的第一手寶貴資料。
  這是台灣文學領域裡,第一次由單獨一位採訪者大規模完成一系列有系統的對話紀錄。所謂對話,莊紫蓉並不是以旁觀者從事訪談,而是以一位參與者、融入其 境的見證者立場,進入台灣文學的時代場景,呈現作家行過之歷史軌跡。由於莊紫蓉熟識這些作家,又完整閱讀其作品,事先做過充分準備,故與作家對談時,能夠 完全掌握情況,幾至滴水不漏的完美。
  或許因為莊紫蓉是學歷史出身,受過很好的歷史訓練,而她似乎又偏向歷史主義的立場。因此,在訪問過程中,會一直追問作家成長的歷史過程,包括生命的成 長、觀念的成長、創作的成長。作家成長的歷程,顯示與他的意識、創作內涵和成績息息相關,這種現實主義的因果論,實質上還是印證了「風格即人格,文品即人 品」的認知。
  這和西方新批評派以降之重視物(文本)、而忽略人(作者)的論述,是有相當的距離。儘管文字表現論,可針對文本分析,但作為文本創作者,其人格特質則是文學生態重要的支持力量。
  由於莊紫蓉追根究底的發問,作家有些不為人知或不欲人知的往事,都有意無意中吐露出來,對熟悉受訪問作家的讀者言,可能從中發現許多有趣的事,而增加 親切感,細心的讀者也可能發現有些作家在盡情抒懷之際,也有可能過於喧嘩,或是依然刻意沉默,幾乎都有蛛絲馬跡可尋。
  從莊紫蓉整理的訪談錄裡,充分顯示有些台灣作家侃侃而談,記錄長篇大論,好像在演講或上課;另有些作家,言簡意賅,常常三言兩語,形成訪談者臨場還要 「生」許多話題,去引出受訪者的談鋒。在記錄裡幾乎把作家的個性表露無遺,莊紫蓉甚至盡量保留受訪者平常談話的口氣和習慣,讓讀者充滿臨場感,有如親炙作 家的暢快。
  作家下筆時經過思考,為文立論條理分明,但談話時,尤其在莊紫蓉如閒話家常的訪問中,大多會說話顛來倒去,甚至會發生言不及義或語無倫次的情形,自不難想見。在莊紫蓉記錄裡已做過慎重的剪裁,和適當的修飾。
這種動輒數小時的訪問錄音過程,再經倍數的重放聆聽,又經更多倍數的形之於筆墨和斟酌,確實是很累人的工作,莊紫蓉卻甘之如飴,一做九年,完成如比浩瀚的巨帙,對台灣文學文獻資料有不可磨滅的貢獻。
真是應了一句: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2006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