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_03_02
《回首來時路
─陳五福醫師回憶錄》

張文義整理記錄
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出版
1996年8月出版
訂價:250元



簡介 目次 李鎮源序曹永洋序 陳五福序

醫者仁者的典範人物

文/李鎮源

  陳五福醫師的一生,是醫者仁者的典範實踐者。陳醫師的回憶錄《回首來時路》實是一本值得一讀的本土人物回憶誌。
  《回首來時路》的前半部,以台灣人的角度,簡潔而生動地描述日治時代台灣歷史的發展,也鮮活地描寫出當時台灣鄉村富有鄉野智慧的庶民生活點滴。這不僅是陳醫師個人的經驗,相信也是許多老一輩台灣人的共同經驗。這些經驗,透過陳醫師的回憶錄歷歷重現,真實地反映了那個時代人們的集體記憶與歷史共同感。
  陳醫師除了視病猶親,以宗教家的精神對待病患之外,對孕育他的這塊土地亦充滿深厚的情感,例如文中提及其對探尋台灣北部古地名淵源的濃厚興趣,陳醫師體認到這些古地名與台灣歷史發展脈絡有深厚關係。對於後來,國民黨政權廢除古地名,以中山路、中正路等地名替代,使得人民喪失與土地的關聯及歷史經驗的承續感,陳醫師為此感到深深地惋惜。從這個例子可看出陳醫師對故鄉土地的熱愛。
  回憶錄中,對日治代時日人治台的經過,陳醫師以親身的經歷給予十分中肯客觀的評價。與多數台灣人的悲情命運一樣,陳醫師生長在外來政權統治台灣的時代。在日治時代成長、受教育的陳醫師,逐漸覺醒到台灣人受外來政權統治,身為二等國民悲哀,但對日本在明治維新後社會的進步,治台時期台灣社會穩定,行政人員廉潔自持的現象亦有所體會。特別相較於隨後以征服者狂態來台的國民黨政權,其各種貪污腐化的惡行惡狀,殘殺害無辜的行為,台灣人在面對日本人的統治後,對於所謂「祖國」更甚於「外國」的鐵血恐怖統治,其心情無疑是錯愕而悲憤的。事實上,這是多數走過兩個外來政權的台灣人的共同經驗,這也是身為台灣人,終究必須極力走出四百年來的歷史悲情命運,建立出一個自己當家作主的新國度的原因。文中對於國民黨政權統治台灣,假民主政治之名,行蹂躪民主之實也多有描述,唯陳醫師乃地方上為人敬重的人士,自然是國民黨所攏絡威嚇的對像,但陳醫師不畏強權利誘,仍保有風骨,特值得一提。
  陳醫師三十多年來投入盲人特殊教育,在當時台灣宛如沙漠般的盲人教育環境中,陳醫師的努力實為盲人教育點燃了一片希望之光。我們都知道私人創辦學校,難創辦特殊教育學校更難,「慕光盲人習藝所」草創之期的困難可想而知。陳醫師決定獻身於盲人教育後即全心全意投入,以其過人的毅力與決心,參考先進國家的經驗與自身體驗,摸索出一套盲人特殊教育方法,使「慕光」三十多年來卓然有成。陳醫師與盲胞朝夕相處三十餘年,同感身受地體會到盲人處境。因此,在行醫閒暇之餘,尚且孜孜不倦地發明改良盲胞醫療及教育用具,造福盲胞,還因此得到專利,並在國際眼科學會發表研究成果。這一切在在顯示陳醫師以宗教家同體大悲精神,將生命投入這項志業,陳醫師被人尊稱為「台灣的史懷哲」實當之無愧。
  陳醫師視病猶親的態度令人動容,其不僅關心病患身體上病痛,對病患心理與生理痛苦也能感同身受,陳醫師對人性化的醫病關係的實踐,值得醫界後輩學習。他認為身為醫師,除了毛病外,更要顧及病患的心理與家庭背景,醫者必須以謙和的心態,多涉獵宗教、人文書籍,以培養對人性與社會結構的瞭解。陳醫師這種觀點及其數十年來親身的實踐,與當前醫學倫理日漸淪喪,醫病關係日漸惡化,醫師只看病與器官而不看「人」的醫界現狀,截然有別。陳醫師的例子,足讓年輕一代的醫界朋友反省。陳醫師的精神所彰顯的是醫者在人道主義的精神下,建立與患者和諧融洽的關係,絕非只是單純的醫療消費關係。
  讀完《回首來時路》,像是由陳醫師帶領我們走進時光隧道,快速走過近代台灣歷史。台灣人民數百年來受外來政權統治,更迭的政權以其統治者的姿態,型塑出虛幻不實的台灣歷史。在統治者所創造的歷史假相下,台灣人民成為喪失歷史感,與先人經驗割裂的一群無根的民族。我深切期盼,有更多人致力於重建以台灣人民為主體的台灣歷史觀,重新將前人的經驗,寫進我們自己民族的歷史中。

  1996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