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的野生
思考新書分享會暨專題演講
|議程| 線上報名|
*活動免費參加,敬請踴躍報名,共襄盛舉
2025年(4場時間均在週六的13:30 – 16:30舉辦)
【台北場】09月13日/集思台大會議中心亞歷山大廳
【宜蘭場】09月20日/宜蘭縣史館會議廳
【高雄場】11月01日/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台中場】11月22日/台中中央書局
————————————————————————
**專題演講**
台北場 — 大臺北老地名與地貌變遷
宜蘭場 — 噶瑪蘭怪名多:宜蘭地名故事
高雄場 — 記憶斷裂、語音演變:南部地名故事
台中場 — 番語地名?漢語地名?中部熟番與地名故事
————————————————————————
探究地名來歷,不只是掌故趣談,更是深入瞭解一地歷史、文化的重要途徑。本書以「野生思考」作為探究地名的方法,跳脫學院因襲思路,重回地名產生現場,用貼近在地歷史場景及語境的方式思考。在此思路之下,本書從「多語臺灣」、「漢字迷障」、「海洋故事」、「歷史場景」、「解讀鋩角」五大主題切入,帶領讀者演練如何「野生思考」,挖掘地名背後的故事。
《地名的野生思考》其核心精神有二:「野生」與「多樣」。「野生」者,係受法國人類學家ClaudeLévi-Strauss之影響,試圖跳脫現代學院因襲思路,而重回地名產生的現場,即民間思考地名產生的原初可能性。換言之,本書除利用多種語言資料外,主要是採取貼近在地歷史場景及語境的思考方式。「多樣」者,則指透過「野生思考」企圖越境追究地名多種可能起源,本書因而呈現出在方法、語言、文字、區域、族群與議題上的多樣。
指導單位:文化部
贊助單位:財團法人林本源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合辦單位:宜蘭縣史館、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活動聯絡人:溫秋芬
聯絡人電話:02-27122836#11